字词 | 回鹘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回鹘文回鹘人仿效粟特字母创制和应用的拼音文字。共18—23个字母,5个为元音,2个为半元音,其余为辅音。每个字母有字头、字中、字尾三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唐朝后期至清初流行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龟兹回鹘、喀喇汗王朝境内。 回鹘文亦称“回纥文”。八至十五世纪回鹘(即维吾尔)人使用的文字。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及中亚楚河流域。以粟特字母为基础创制而成,字母数因年代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献中使用较少的为十八个, 最多达二十三个。其中二十二个辅音由十八个字母表示,八个元音由五个字母表示。在早期文献中, 一个字母有时表示两个以上的语音, 后期文献才在相应的字母左右加一个或两个点加以区别。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句读符号用一个或两个点表示, 段落用对称方形的四个点“ 回鹘文 回鹘文亦称回纥文、畏兀字。8至15世纪回鹘人使用的文字。源自后期粟特文,属音素文字类型。是古代维吾尔人在采用阿拉伯字母文字以前使用最广、目前保存下来文献较多的一种文字。漠北时期的回鹘人已开始使用回鹘文,回鹘西迁后遂广泛通行于今吐鲁番盆地以西至中亚楚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曾作为喀喇汗朝、元朝和金帐汗国的官方文字使用。回鹘文大约由19至23个符号组成,依时代先后字母数目有所不同。在早期文献中,一个字母有时表示两个以上的语音,后期文献才在相应的字母左、右方加一点或两点区分开。字母因在字中出现的位置(字头、字中、字尾)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早期回鹘文从右向左横写,后在汉文影响下改为从左到右竖写。字体分为刻本体、写经体和草体三种。常用的标点符号是两点或一点。表示段落用四点( ☚ 西伯利亚文 哈喀尼耶语 ☛ 回鹘文 回鹘文回鹘人仿效粟特字母而创制和应用的拼音文字。共有19—23个字母,其中5个为元音,2个为半元音,其余都是辅音。每个字母有字头、字中、字尾三种不同的书写形式。早先自右向左横写,后来改为竖写右行,书写规格有草书和楷书两种,草书用于书写一般文书,楷书用于书写和印刷经典。唐朝后期至清朝初期(9世纪—17世纪前叶)流行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龟兹回鹘、喀喇汗王朝西回鹘、撒里畏兀儿人中,因此,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部曾经发现大量由回鹘文书写、刻制、印刷的佛教、摩尼教经典、文书、契约、题词、碑刻。 ☚ 维吾尔语 蒙古畏兀字 ☛ 回鹘文又称回纥文。因古代回鹘人广泛使用这种文字而得名。是公元9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亚及新疆等地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曾是金帐汗国、帖木耳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从15世纪开始,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鹘文逐渐被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所代替。回鹘文源出古代粟特人使用的草体粟特文,是一种音素文字。字母的数目在不同时期不太相同,一般认为有18—22个字母。特点是:元音o与u、o与u、l与i在文字上不加区分,因而只用5个字母来表示8个元音;在辅音方面,b与p、k与g在文字上不加区分,s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