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回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回文 【出典】 见“锦字书”条。 【释义】 见“锦字书”条。 【例句】 ①机迥回文巧,绅兼束发新。(李峤《锦》712)这里借以咏锦。②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李峤《倡妇行》725)这里借指思妇向远方征人写信慰问。③遗挂空留壁,回文日复尘。(王维《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其一1284)这里以“回文”代指侍郎夫人的遗物,以“回文复尘”表现侍郎夫人之死。④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李白《代赠远》1880)这里说思妇给在边地的丈夫写信倾诉衷情。⑤如今便是征人妇,好织回文寄窦滔。(窦巩《从军别家》3054)这里以窦滔自比,嘱妻子给自己写信。用回文为喻,增添了缠绵情味。⑥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施肩吾《望夫词》5591)诗言思妇思念丈夫,又不知他的消息,无从寄信。这里用回文机上暗生尘表现思妇念远而又无从表示的境况。⑦候骑不传箭,回文空上机。(温庭筠《送并州郭书记》6740)这里反用窦滔妻织回文诗事,谓郭书记目前没有出征在边塞。 回文参见[锦字回文]。皮日休《临顿宅将有于归之日》:“共老林泉忍暂分,此生应不识回文。” 回文借指表达爱情之作。元徐再思《朝天子·手帕》曲: “待写回文,敷陈方寸,怕莺花说与春。” 回文也作迴文。修辞格之一。刻意追求字序的回绕,使同一语句可顺读,也可倒读。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是个回文对。上联是一句顺读,一句倒读的回文,下联也是一句顺读,一句倒读的回文。又如宋伯仁《晚春溪行》:“青山数里一溪横,片片花边舞燕轻。耕过水田新雨足,晴天晓色柳风清。”是一首回文诗,可倒读为:“清风柳色晓天晴,足雨新田水过耕。轻燕舞边花片片,横溪一里数山青。”古人常用回文作一些刻意追求文字技巧的对联、或诗词,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 回文huí wén答复的文书:亏得县里主文相公好,即刻做了~顶上去了,那道里却把知县申饬。(九一·1176)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批回 > 回文 回文 huíwén 即批回。 回文 回文修辞方式(辞格)之一。就是利用语句的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回文可分两类:一类是严式的,就是同一语句顺读、倒读均可。如“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王融《春秋回文诗》);“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妄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苏蕙《回文旋图诗》)。两诗均可倒读。另一类是宽式的,又叫“回环”,即词序随内容的特点略作适当的往复回环。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十六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严式的回文以字为单位回环往复,近于文字游戏,已行将绝迹;宽式的回文以词语、甚至以分句为单位回环往复,形成映衬对比,使意思表达更鲜明,富于哲理,这种回文尚有发展的趋势。 ☚ 联珠 回环 ☛ 回文(一)辞格之一。亦称“回环”。运用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表现事物之间或事理之间的特殊关系的修辞方法。如《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二)指回文体。即旧时的一种正读、反读皆可成文的韵文。包括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如王安石《碧芜》: “碧芜平野旷,黄菊晚春深。客倦留甘饮,身闲累苦吟。”亦可倒读为: “吟苦累闲身,饮甘留倦客。深春晚菊黄,旷野平芜碧。” 回文 106 回文辞格的一种,又称回环。系同一句子可顺读亦可倒读的修辞方法。如“清香味永”,自任一字起读,顺读倒读皆成句。再如“青山数里一溪横,片片花边舞燕轻。耕过水田新雨足,晴天晓色柳风清。” (宋伯仁《晚春溪行》) 倒读亦成诗。 ☚ 对偶 层递 ☛ 回文又称“回环”。修辞格的一种。用上句的结尾作下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上句的开头作下句的结尾。利用语序回环往复的变化来表现两种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如“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