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会谈中,他阐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邓小平指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 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页)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邓小平认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它是中国独立的象征。同时,应该明确肯定: 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和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结束香港殖民历史,这是中国领导人和政府向中国人民做出的一个最好交待。因为中国政府不是满清政府,中国领导人也不是李鸿章,中国丧权辱国、殖民历史已经到了彻底结束的时候了。
只有收回香港,彻底结束中国殖民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才能够有充分的理由得到人民的信任,才能够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中国人民要同英国人民合作,中国政府也要同英国政府合作。但这并不是说,香港持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下才能够实现。香港持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且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
当然,有些制度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中国政府领导人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和交换意见,制定能够使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也要使其他在香港投资者首先是英国投资者能够接受。
中国政府坚持收回香港但不使香港发生大的波动的政策。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小的波动不可避免,但是一定不能够发生大的波动,这需要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邓小平指出: “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 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 ‘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担心这一点。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种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不仅在这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不要发生大的波动,一九九七年中国接管以后还要管理得更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页)
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是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为了坚持这一基本立场,我们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要同英国政府达成有关协议。邓小平指出:“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十五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15页)
在邓小平的倡议基础上中英两国政府经过协商就香港问题达成了有关协议,在协议中,中国政府阐明了自己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为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