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药方三十六卷
维吾尔医药古籍。汉文、察哈台文两种文字合编。由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著名的维吾尔医药学家胡都优木汗阿吉(1567—1658年)于1619年主持编撰完成。
该著共36卷,目前残存“目录”一卷58页,仅载有卷12和卷19至卷36的各门、类方剂目录,而内容比较完整的则为卷12和卷30各63页,卷34—49页。残卷共分43门,如金疮门、接骨门、肠风肚腹门、众香汤煎门、初益门、杂澄门、众疮睡毒门、疥癣门、脱肛痔漏门、辟虫门等。
它是用于治疗各科疾病,包括治疗骨伤科、外科和皮肤科、内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的方剂学百科全书,其中所载的药名、方名、药方组成、药量、用法用量、病名及使用的民间俗语、口语、文言、语法结构,甚至颠倒的复合词和指出的“古医圣人”名称等与维吾尔医药学古籍相同无异,是一部优秀的维吾尔传统医药学遗产。
近50多年来,谢仲墨、范行准、于文忠、赵璞珊、高晓山、冯增烈、苏礼等专家先后对该名著进行过多次研究,并对作者、成书年代等热点问题发表过不少论文,提出种种观点,归纳如下:约成书于14世纪后叶前后。大约元代中后期来大都(今北京)的西域(今新疆)回回(今维吾尔)名医撰写等。新疆卫生厅维吾尔医研究室“维吾尔医学史调查组”1979年年底从北京图书馆复印带回残卷,进行过全面的研究,并先后也发表过数篇论文。陕西省中医研究院文献医史研究所研究员苏礼的主持下,对该著进行过校点并出版《回回药方点校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岘经过十年的刻苦研究,较全面地考释该著,并正式出版发行《回回药方考释》一书,从而使研究该卷的工作上了一台阶。原书残卷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