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禅定佛教术语。指佛教用以除愚灭惑、生诸功德的四种由浅入深的基本禅定,和修持此四禅定时依次形成的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亦称“四静虑”或“四禅”。在初禅时,已感受到离开俗欲的喜乐,但仍能想到、伺察到俗欲;二禅时心中的俗欲已断绝,形成信仰,并获得对禅定自身的喜乐感;三禅时处于非苦非乐的境地,产生“离喜妙乐”感,并形成符合佛理的忆念和智慧活动,可以精进修习;四禅时舍弃了三禅的妙乐,唯念修养功德,得不苦不乐的感受,达到离欲的地步。据认为修四禅定死后可生于色界四禅天(据《俱舍论》卷二十八)。 四禅定 四禅定佛家定学术语。梵文Caturdna的意译。亦译“四禅”、“四静虑”、“四定静虑”。佛家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基本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合称,其“体”为“心一境性”,其“用”为“能审虑”。总的特点是已离欲界感受,而与色界观想和感受相应。从一禅到四禅,心理活动逐次发展,形成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详见“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各条。 ☚ 四禅八定 初禅 ☛ 00008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