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王 四王清初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的合称。他们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推崇古人,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缺乏生活气息。因得到清代统治阶级的推崇,被尊为山水画的“正宗”,对清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 ☚ 金陵八家 清初六大家 ☛ 四王 四王晋支遁《四月八日赞佛诗》:“四王应期来,矫掌承玉形”。四王指四天王,亦称护世四天王。佛教名词。印度佛教传说须弥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因称护世四天王。四天王所居之天,故称四天王天。四天王即指:东方天王多罗咤、西方天王毗留博叉、南方天王毗瑠璃、北方天王毗沙门。 ☚ 四门观 四知 ☛ 四王sì wáng指禹、汤、周文王和周武王(1)。《齐国佐不辱命》: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四王的统一天下,在于树立德政,满足诸侯共同的欲望。 四王 四王对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的全称。他们之间有师友或亲属的关系,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方面,功力较深,不注重抒发己怀,师法造化,而是崇尚古人,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王翚综合宋元各家各派,缔造出一套体例完备的画风;王原祁则把元代黄公望一系糅和实质,融化精神,成绩斐然。四王的画风风行于清代宫廷和文人士大夫中间。对清代及近代山水画则有深远影响。康熙至乾隆年间有王昱(字日初,号东庄,原祁族弟)、王愫(字存素,号林屋山人,时敏曾孙),王宸(字小凝,号蓬心,原祁曾孙),画风与“四王”一脉相传,称“小四王”;其后又有王三锡(字邦怀,号竹岭,昱侄)、王廷元(字赞明,玖长子)、王廷周(字恺如,玖次子)、王鸣韶(字夔律,号鹤溪,嘉定人),画山水俱效法“四王”,称“后四王”。 ☚ 清六家 虞山派 ☛ 四王 四王Siwang指清初四位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又号西庐老人,太仓人。王时敏画学宋、元,法承黄公望,后受董其昌影响。用笔繁密苍劲,竭力主张恢复古法。代表作有《仙山楼阁图》等。王鉴,字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人。上承宋元,取法黄公望。他的山水多仿古之作,运笔沉着,施墨浓润,风格浑厚。代表作有《仿古山水册》等。王翬,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称乌目山人,常熟人。画善临古“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泽以唐人气韵”。用笔妩媚外露,墨色秀润,构图较密。代表作有《康熙南巡图》、《仿巨然夏山烟雨图》等。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喜用干笔积墨法,笔墨生拙,韵味醇厚。代表作品有《华山秋色图》等。“四王”山水,深得宫廷的推崇,被尊为正宗。他们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崇拜元四家,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态,体现一种“士气”与“书卷气”,但由于偏重于形式的探索,缺乏对真山水的实际感受,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保守,没有生气。 ☚ 金陵八家 四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