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补肝散《审视瑶函》卷四方。熟地黄二两,香附(酒制)、川芎、白芍药(酒炒)、当归(酒炒)、夏枯草各八钱,甘草四分。为细末,每服二至三钱,食后开水送下。功能养血补肝。治妇人产后,午后两目昏花不明。 四物补肝散 《审视瑶函》卷四【组方药物】 熟地黄60克(焙干) 香附子(酒制) 川芎 白芍(酒洗,炒) 当归身(酒洗,炒) 夏枯草各24克 甘草1.2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共为细末。每服6~9克,食后用温开水送下。 【主要功效】 养血补肝。 【适应病证】 妇人产后血虚,肝火上升,眼目涩痛,午后至夜昏花不明。 【方义分析】 此为养肝明目常用方。方中熟地黄、当归养血补肝为主药;夏枯草清肝泄热为辅药;甘草益元气而补脾胃,白芍抑肝木而补脾和血为佐药;川芎助清阳之气上升,香附理气散郁为使药。配合同用,共奏养血补肝,兼清肝热之功。 四物补肝散 四物补肝散本方出自《审视瑶函》卷四。《医宗金鉴》引本方减其药量,易名为四物补肝汤。方由熟地黄(焙干)二两,香附子(酒制)、川芎、白芍(酒洗,炒)、当归身(酒洗,炒)、夏枯草各八钱,甘草四分组成。共为细末,每服二至三钱,食后滚白汤送下。功能补血养肝。主治产后血虚,眼目涩痛,午后至夜昏花不明,舌质淡,脉弦细。 肝主藏血,目为肝窍。产后伤血,肝虚精血不能上荣,是以两目涩痛,昏花不明,故立补血养肝法以治之。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重用熟地合归身为君,补血养肝,令肝得血养,而眼目为之精明;臣以夏枯草清肝泄热,用之有助君药补养厥阴之妙;甘草益元气而补脾胃,白芍抑肝木而补脾和营;香附子散肝郁,得归、地尚能补血,川芎调肝血,助清阳之气上升,以上共为佐使。本方补血之中而寓清散之意,待阴血复,精气上荣则产后目疾自愈。临床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属营血虚滞,兼有郁热者,亦可运用。 止泪补肝散(《张氏医通》卷十五) 白蒺藜(炒,去刺)、当归、熟地黄各二两,川芎、白芍、木贼、防风、羌活各一两,香附(童便制)二两。为散,每服三钱,入生姜三片,红枣一枚,水煎,去滓热服。功能补血养肝,祛风除湿。主治肝虚血少,遇风泪流不止。肥人加夏枯草一两,瘦人加桂枝一两。 芎归明目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牛膝、甘草、杞子、天冬、甘菊。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至四钱,热汤送下。功能滋阴补血,养肝明目。主治亡血过多及久痛伤血或老年血少所致之眼目羞明酸痛,不能视物。外障加木贼,内障加珍珠。 ☚ 当归生姜羊肉汤 托里定痛散 ☛ 00004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