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渎sì dú江、河、淮、济四水的合称。泛指江河。张文宗《咏水》: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四瀆 四瀆 sìdú 星宿名。共四星,屬井宿。其本義指江河淮洛。《晉書·天文志上》:“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江、河、淮、洛之精也。”《宋史·天文志四》:“四瀆四星,在東井南垣之東,江、河、淮、洛之精也。明大,則百川决。” 四渎 四渎星官名。属井宿,共四星,在麒麟座内。古代对四条大河的总称,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济,古时都是独流入海的大河。《礼记》: “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尔雅》:“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史记·殷本纪》:“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四渎常与五岳连用,古代天子祭名山大川,即五岳四渎。潘岳《沧海赋》:“合三河而纳回渎,朝五湖而夕九江。”班彪《冀州赋》:“遍五岳与四渎,观苍海以周流。”——遍游五岳、四渎这些名山大川,观览苍海以周游天下。南朝陈张正见《山赋》:“潜通四渎,镇压九州。”——(群岳)暗中通连四渎,镇压九州。 ☚ 四聪 四海 ☛ 四渎经穴名。代号SJ9。出 《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背侧,肘尖(尺骨鹰嘴)下5寸,尺、桡两骨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耳聋,齿痛,暴喑,臂痛,上肢麻痹等。直刺0.5~1.5寸。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四渎 四渎民间所敬之神。乃古代四大名川神之总称。四渎诸川,即江(长江)、河 (黄河)、淮、济。名川成为神而受到奉祀,源于原始宗教的山川崇拜。因为河流与土地一样,对人类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它们既是不可缺少的水源和捕鱼场所,又能吞噬生命,泛滥成灾。这种伟大的自然力令古人顶礼膜拜,并产生出神化的观念。河流崇拜在我国起源很早,但同山岳崇拜一样,地方性很强,并无统一的河神或水神。其中河(即黄河)由于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影响最大,故地位亦最高。商统一后,即以祭河为主。自周以后,始以四渎为河川代表,由天子祭祀。但在秦至西汉初的国家祀典中,四渎皆与其他大川并列。可见,四渎观念的真正形成应在此之后。至汉宣帝时始在国家祀典中正式以五岳四渎为山川神的代表,设立专门的祭祀制度,而河、江由于其实际作用和历史传统,在四渎中仍保留其特殊地位。以后历代王朝皆以五岳四渎为山川神之象征,极为尊崇。其初,四渎位比诸侯,唐始封公,河渎为灵源公,济渎为清源公,江渎为广源公,淮渎为长源公;宋改封王,元沿之。明代去其爵号,然崇奉依旧。在国家祀典中,对四渎神的职能主要规定为兴云降雨,尚属自然属性的崇拜,但也有社会化和人神化的趋势。民间则早巳开始了把河流神社会化、人格化的过程,各地区都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江神、河神的形象,并建庙供奉。参见“江神”、“河神”、“淮神”、“济神”、“潮神”、“长江三水府”、“河伯”诸条。 ☚ 中天崇圣帝 江神 ☛ 四渎四大河流的合称。因皆独流入海,故名。即江(南渎,长江)、河(西渎,黄河)、淮(东渎,淮河)、济(北渎,齐水)。 四渎四瀆sì dú古江、淮、河、济四条大川的总称。喻指六腑。《审视瑶函·奇经客邪之病》:“人之有脏,犹天地之有五岳也;六腑者,犹天地之有四渎也;奇经者,犹四渎之外,别有江河也。” 四渎sìdú经穴名。代号SJ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上, 肘尖下5 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头痛, 耳聋, 牙痛, 臂痛,上肢麻痹。直刺0. 5 ~1 寸。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四渎 四渎TE9Sidu手少阳三焦经穴。首见《甲乙经》。位于前臂伸侧,尺骨鹰嘴前下5寸,当尺骨桡侧缘凹陷中。屈肘伏掌或侧掌取之。相当于指伸总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 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并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当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神经丛。一般直刺0.5~1寸。针感朝手或沿上臂外侧向肩部传导。艾炷灸3~5壮; 艾卷灸5~10分钟。 ☚ 三阳络 天井 ☛ 四渎❶津渡名。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古黄河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