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气 四气中医术语。指原气、营气、卫气和宗气。原气,又称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故名。这是推动人体器官组织活动,使生命得以产生和维持的动力与源泉。营气,营运于脉中的精气,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周身的功用。卫气,阳气的一种。其性刚悍。运行迅速流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启闭汗孔等功能。宗气,总合水谷而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之大气而成,积于胸中,为一身之气运行的出发点。其有两大功能: 支配呼吸与声音; 运行气血,从而对能量供应、体温调节、肌体运动有重大关系。气,泛指脏器的机能。 ☚ 寸、关、尺 五郁 ☛ 四气 四气道书《太清玉册》四气指天、地、日、月之气,又四气指春温、夏热、秋冷、冬寒四气。北魏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四气非阳立冥所,虽有人民不能语。” ☚ 四会 四门观 ☛ 四气 280.四气(p562.1)义项二,释文作: “香名。相传三国时吴孙亮制四气香,香气沾衣,历年弥盛,经洗不灭。见旧题晋·王嘉《拾遗记》。” ☚ 四岳 四诗 ☛ 四气four properti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old,hot,warm and cool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中药基本理论之一。药性的寒、热、温、凉, 是与病性相对而言, 也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而确定的。凡治疗热证的药物, 多属于寒性或凉性; 治疗寒证的药物, 多属温性或热性。寒为凉之极,凉为寒之渐,热为温之极, 温为热之渐。寒凉和温热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药性, 而寒与凉, 温与热, 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对于有些药物, 通常还标以大寒、大热、微寒、微温等词以示区别。如石膏大寒、赤芍药微寒, 附子大热、防风微温。此外, 还有平性药, 性质比较平和, 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 如桔梗平、偏凉, 佩兰平、偏温, 仍属于四性之内。《黄帝内经·素问》:“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都是对药物四气的作用与治疗上的归纳, 成为后世医家治病用药的基本原则。对寒热夹杂的病证, 又当寒热并用, 如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共用, 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附子等寒热之药的配伍。 四气❶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神农本草经》: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五气。 四气与四性的意义相同,均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这四种不同的药性,是前人根据临床经验概括归纳得来的。能治疗热性病的称寒药,能治疗寒证的称热药。温与热,寒与凉性质一致,仅程度不同。例如,附子、肉桂能祛寒,为热性药; 石膏、黄连能清热降火,为寒性药。此外,还有一类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称之为平性药,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五气。 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药性的寒凉温热与疾病性质的寒证与热证是相对而言的。凡能治疗寒性病症的药物,即属于热性或温性。凡能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就属于寒性或凉性。比如大黄是寒性药,具有清热泄火通便的功效,可以治疗身热大便秘结等病症。而附子是热性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阳气衰微,四肢寒冷等病症。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泻热通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等作用,主要治疗实热烦渴,温毒发斑,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等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于治疗中寒腹痛,肺寒喘咳,阳痿早泄,宫寒不孕,风寒痹痛等阴寒病症。寒药和凉药,温药和热药,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即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如果应当使用热药而用了温药,当用寒药而用了凉药,就会使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相反,如若使用温药而用热药就会耗伤人体阴液,当用凉药而用寒药也易损伤人的阳气。 ☚ 本草 五味 ☛ 四气sìqì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神农本草经》: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温与热, 寒与凉, 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此外, 还有平性药, 性质比较和平, 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 仍属于四气之内, 故称四气, 而不称五气。 四气sì qìfour properties of herbs;four natures of herbs 四气指春、夏、秋、冬的温、热、冷、寒之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