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民月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月令体裁指导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生产生活活动的著作,东汉崔寔著。《隋书·经籍志》农家类最早著录,题为“四民月令一卷,后汉大尚书崔寔撰”(《唐书·经籍志)》误题为崔湜撰)。约在宋元之际佚失。今见《四民月令》是清代学者分别从《齐民要术》、《玉烛宝典》、《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中辑佚成的。其主要版本有:清王谟《汉魏遗书钞》、任兆麟《心斋十种》、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陶浚宣《稷山馆辑补书》、王仁浚《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民国) 唐鸿学《怡兰堂丛书》(1921)。而以严本、唐本较好。近40年来学者研究,有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 (1965)、缪启愉 《四民月令辑释》 (1981)。
 崔寔(?—约170),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东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年不详,约在灵帝建宁三年(170)卒。他出生望族,有经史百家的传统修养。但家世清寒。祖父崔骃(?—92) 以文名,与班固齐名。其父崔瑗(78—143)与比他稍晚的蔡邕齐名,和马融、张衡“特相友好”。崔瑗为政清廉,“无儋石储,当世清之”,有政绩,“为人民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崔寔好典籍,有祖、父遗风。其父病故,留葬洛阳,“赗 (音feng) 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以酤酒贩鬻为业而不耻。桓帝初,除为郎。后拜议郎,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以后出任五原太守。因见“五原土宜桑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便教民种植大麻。并“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𦈌缊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后拜为尚书,“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崔寔一生清贫廉洁,他“以酤酿贩鬻为业,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宦,历位边郡,而愈贫薄。”病卒,竟“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
 今存《四民月令》虽非完本,通篇不过3000余字,也大致能窥知其梗概。从形式体例上看,这是一部仿效《礼记·月令》体裁,逐月安排1年12个月的农事活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农家历”。如: 正月“百卉萌动,蛰虫启户……可种春麦、跸(豌)豆,尽二月止。可种瓜、瓠、芥、 葵、、 大小葱、蓼、苏、牧宿(苜蓿)子及杂蒜、芋。可别、芥,粪田畴。”二月“阴冻毕泽,可菑美田,缓土及河渚小处。可种植禾、大豆、苴麻、胡麻。……”三月“杏华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时雨降,可种秔稻及植禾、苴麻、胡豆、胡麻。别小葱。昏参夕,、桑椹赤,可种大豆,谓之上时。榆荚落,可种蓝”。等等。
 不同的是,《礼记·月令》是为“君”写的,说的是天子及其政府官员每月应做的事。而《四民月令》则是为地主阶级的“士”阶层写的。说的是“士、农、工、商”四业之“民”每月应做的事。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世代聚居的同姓大家族(宗族)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土地为家族所有,生产以家族为单位,最高首脑是 “家长”。在这个集团里,有 “师”、“宾旅(客)”、“执事”、“家人”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蚕妾”(采桑养蚕)、“女工(红)”(纺、织、染)、“缝人”(缝纫)、“典馈” (酿造和食品加工)、“司部”(采集)等。每年12月,“选任田者,以俟农事之起”,直接指挥来年族中的农业生产。他们各司其职,各行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 有不顺命,罚之无疑”。
 “家长”不仅行则“率亲举族”,而且还要“安居族党” 以维系和巩固家族组织。正旦、冬至率家族 “祭祀”、“谒贺”,3月 “赈赡贫乏”; 9月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 10月 “纠合宗人举葬”; 12月 “请召宗族、婚姻宾旅(客)、讲好和礼,以笃恩纪”。此外,每年春、秋两季,还要 “葺治墙屋,修门户,警设守备”,“缮五兵,习战射”,以防备和镇压“春饥草窃之寇” 与 “寒冻穷厄之寇”,镇压起而反抗的农民。
 《四民月令》所揭示的,是一个士农工商并重的自然经济组合体,但严格地说来,它所实行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家庭手工业为辅的经营管理,其特点是,在农事活动的主线上把其他各行各业的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在农业生产的布局上,显示了以粮食生产为主,蚕桑次之的特点。种植粟、黍、大、小麦、麦等旱作作物。蔬菜的种植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此外种植经济作物 (大麻、胡麻)、染料作物 (蓝、茜) 和药用植物(地黄)。耕牛、牧马的畜养居于次要地位。
 家庭手工业,虽以纺织为主(包括拆洗缝纫)、与祭祀相关的酿酒却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是制酱作醋的农产品加工,以及制造农具、车辆等,这些活动都随季节而变,穿插进行。
 商业活动的特点是度入为出。交易的都是衣食必需品,买贱卖贵,也随季节而变。一般是夏天收购布絮帛缣,冬天卖出;春天青黄不接,卖出粮食,四月夏收,又买进粮食。
 《四民月令》不仅反映了作者的重农思想中有士农工商并重的特色,而且还反映作者主张地主阶级的“士”阶层要手脑并用,既耕且读。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8月 “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11月 “研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入小学。”这种耕读结合的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影响颇为深远,后世所谓 “耕读传家”的思想,大概是发轫于此。

《四民月令》Monthly Instructions for the Four-Peoples

东汉时代的一部以农家月令为体裁的农书,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家月令书。
著者生平 著者崔寔(约103~170),字子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他的家庭是当时的“望族”。从西汉末年他的高祖崔朝起,连续几代曾有多人在各地做大官。崔寔本人曾任议郎、东观著作、五原和辽东两郡的太守。他在五原太守任期内,曾教当地群众种大麻,并从河东(今山西)招聘有经验的老农教五原群众纺纱、织布。他在另一部著作《政论》中,对辽东耕犁使用不便之处进行了评论。这些事迹说明他关心农业生产技术,而且有实际经验,为民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成书经过 崔寔以士大夫的身份在当时首都洛阳多年经营着一个庄田,以蚕桑(从种桑、养蚕到纺、织、染和制丝绵)、酿造等家庭手工业为辅,还进行农产品、纺织品、丝绵等的商品交易。集“士、农、工、商”于一身。他为了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传授给人们,遂仿效《礼记·月令》的体裁,把逐月应做的农事一一写了下来,题名《四民月令》。
内容评介 全书基本上以士民(中小地主)的家庭为背景,按月叙述有关治生(以农业为主)的事项和经验。在农业生产方面,此书涉及耕作(各类田土的耕作)、繁殖(各种作物的播种、分株、移植以及木本植物的插枝、压条等)、管理(中耕、除草、施肥、剪枝、防虫、扫叶等)、收获(包括伐木和采集野生药用植物)、养蚕、纺织,以至农产品的贮藏加工(特别是酿造)、农产品的买卖等。
《四民月令》中首次记述的一些农业生产技术,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例如作物的播种量与土壤的肥瘠密切相关,他提出不同作物的播种密度要因地块和作物而异,没有固定的标准。在二月三月种禾(粟)中他提出的原则是“美田欲稠,薄田欲稀”。在“三月可种稻”中则主张“美田欲稀,薄田欲稠”。这些观点为《齐民要术》作者所接受并加以引用发挥,成为后世农书引证的依据。
《四民月令》五月条指出“是月也,可别稻及蓝,尽至后20日止,可菑麦田”。“别”,系方言,即移栽的意思。因此,“别稻”是中国水稻移栽的最早记载。
《四民月令》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大家庭的衣食生活,所以除大田生产以外,农产品收获后的贮藏加工占很大的比重。在经营管理上很注意利用农产品的季节差价以获利。本书各月除春夏农忙之外,每月都有农产品加工的项目。 如正月酿春酒、作诸酱,二月作𨡭𨡭(干榆荚加工),四月备枣,六七月作曲,九月作葵菹,十月酿冬酒、作脯、腊,十一月作醢等等。书中提到五月七月粜大小豆,籴大小麦,八月粜种麦(播种用)籴黍;四月籴和大麦。 而到了二月农民吃粮青黄不接时,则“可粜粟、黍、大小豆、麻和麦子”。
此外,书中对于祭祀的习俗和物质准备也叮咛备至。作者有耕战并重的传统思想,也是为了保卫其庄园的安全,因而对于有关弓弩武器的材料准备、制造和修缮,所谓“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庖之寇”(九月条)等事项都列入月令之中。其他如采集中药、制备药物、婚丧、嫁娶以至童蒙读经等都有记述。因此,《四民月令》作为一部月令农书,实际上又超越了农业生产的范畴,延伸到如何经营管理庄园家庭的经济和家庭的生活保健,以及维持传统的家族精神信仰、文化生活诸多方面。
《四民月令》记述和总结了公元2世纪的黄河中游(以洛阳地区为背景)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家生活概况。对于后世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本书不仅是农家月令的开创者,还可称为是一部优秀月令体农书的代表作。
版本介绍 《四民月令》原书已佚。自清代乾隆后期起陆续从摘录过该书的古籍中(如《玉烛宝典》等)辑录刊印各种辑本。比较著名的有清代严可均辑本。今人石声汉的《四民月令校注》(1965,上海中华书局)、缪启愉的《四民月令辑释》(1981,农业出版社)是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和好评的版本。


《四民月令》Simin Yueling

中国最早的月令体裁农书。作者崔寔,东汉末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崔寔重视农业,做太守时曾教民种麻,晚年曾在洛阳地区经营过田庄。成书年代在公元166年前后。本书按月记述应当进行的农事活动,同时指出进行该项农事活动的气象、物象指标,而不拘泥于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如记述三月的物候和农事时说:“是月也,杏花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是说“杏花盛”这个物候,表示沙土、白土、土质松软的田地已到耕翻灭茬的时候。又“时雨降, 可种秔稻及植禾, 苜麻,胡豆,胡麻”。说明适时的雨水与播种粳稻、早谷子等作物的时间关系。内容还涉及祭祀、保养等士大夫阶级的生活杂事。本书是崔寔在洛阳地区经营田庄的经验总结,但书中阐述的经验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灵活而中肯, 明确地阐明了农时和农事活动的关系。《四民月令》原书北宋时已佚失,只因《齐民要术》,特别是《玉烛宝典》有大量引证,而保留了三千多字的残章。到清代有任兆麟、王谟、严可均、唐鸿学等四个辑佚本,但都有不足之处。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石声汉整理的《四民月令校注》和1981年缪启愉整理的《四民月令辑释》则较完善。

《四民月令》Monthly Instructions to Four Trades

东汉时的综合性农书。崔寔撰。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一带)人。曾任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一带)和辽东太守,后升尚书。《四民月令》成书于2世纪中期,是最早的月令体裁的农书。本书按每个月,分上中下三旬,把应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营事项和家庭事宜,作详细合理的安排,因包括士、农、工、商四民的活动内容,故名《四民月令》。本书总结了当时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原书大约在宋末元初失佚,清代至1949年前有四个辑本,1949年后有新的辑本,均从《齐民要术》中辑得,约有3 200字。

《四民月令》

中国最早的农家历。东汉崔(103~169)著。书中记述当时士农工商“四民”逐月应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以农事为主,其中关于稻秧移栽、果树压枝繁殖等的记载都是中国最早的。“月令”指一年12个月所应进行的农事安排,也包括手工业及商业经营事项。书中记载了汉代劳动人民已发现植物性别与繁育关系,比欧洲要早1500多年。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古代农书。东汉崔寔撰。崔寔(?—170),字子真,一名台,字无始。涿郡安平(今河北省)人。东汉政论家。作过五原和辽东两郡的太守,官至尚书。重视农业生产知识,关心农民生活。在实践中崔寔认识到,农业生产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工商业经营,都要以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作为标准。加以合理妥善的安排,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四民月令》便系统整理了这些经验,成为一部指导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的农家历。另著有《政论》。
“月令”是《礼记》的篇名,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四民”是指士、农、工、商。《四民月令》仿《礼记·月令》的体例,列举出一个年度内普通人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按每年的十二个月以及每月的上、中、下旬应进行的农业生产操作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经营的事项,做了细致、合理的安排。书中虽不专谈农事,但大部分内容与农业生产有关,因此历代都把它当成农书。其中关于农业生产操作部分,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如关于稻秧移栽、果树埋枝繁殖法等。书中还记载了大麻分雌雄株,开花前拔去雄株,雌花即不能结实的事实,第一次说明了植物性别与繁育的关系。
《四民月令》是东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原书大约于北宋时期佚亡,部分内容保存于《齐民要术》、《玉烛宝典》等书中。有清任兆麟、王谟、严可均、唐鸿学的四种辑佚本。通行的版本为中华书局出版的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

☚ 农业、生物   南方草木状 ☛

四民月令sì mín yuè lìng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9)。农书。东汉崔寔撰。成书于166年,1卷。仿《礼记·月令》体例逐月记士、农、工、商“四民应做之事”。民农事为主,亦涉及祭祀、社交、教育、饮食、医药等。所写有农作物广麦、大麦、小麦等;养蚕业涉及缫丝、织帛、染色等技术;畜牧业涉及马、牛、羊、鸡、犬、豕的饲养;叙述了蔬菜、水果、树木的种植。兼及各种器物的制作和保管。所记东汉时期洛阳地区为主的经济与文化生活,是不可多得的两汉资料。

四民月令

一卷。崔寔撰。崔寔 (?—170年),字子真,涿郡安平 (今属河北省)人。东汉桓帝时,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为《政论》,指切时要,屡迁郡守,官至尚书。该书 《隋书·经籍志三》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崇文总目》未著录,约当晚唐至五代间散佚。除《说郛》(宛委山堂本)保存一卷外,清代以来辑本有四五种之多,如王谟辑《汉魏遗书抄》本、任兆麟辑《心斋十种》本、陶浚宣辑《稷山馆辑补书》本、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唐鸿学辑《怡兰堂丛书》本等。各本所辑,均有异同,有待整理出一个更为完善的辑本。就任兆麟辑本而言,乃焦循旧藏,卷首有嘉庆八年 (1803年)四月江都焦循记。任兆麟据《齐民要术》、《太平御览》所引,辑录为书,仍其一卷。书中所记,顺易布应,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无或蕴财,忍人之穷;无或名利,罄家继富等,可见其时人心风俗敦厚。但其所辑,遗漏颇多。如《玉烛宝典》卷二所引《四民月令》二月祠大社日的200余字,极应补进来。萧智汉《月日纪古》所引 《四民月令》,也有数条不见此辑本。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书名,东汉崔寔撰,1卷。该书体例仿《礼记·月令》,逐月叙述士农工商四民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内容包括禾、麦、稷、麻、豆的种植,蚕桑、蔬果、树木、家畜的经营,祭祀、文教、饮食、医药、交易、社交等活动以及器用物品的制作保管。反映了东汉洛阳地区的庄园经济和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其中农技、园圃、饮食、医药等资料,可供推论西汉状况,补长安有关资料之不足。原书已佚,今存清代任兆麟、王谟、严可均、唐鸿学辑佚本四种。

☚ 董安国   齐民要术 ☛

《四民月令》

东汉晚期月令式体裁农书。作者崔寔,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具有管理田庄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知识,曾任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太守和辽东太守等官职。由于崔寔坚持 “士、农、工、商” 四民合一的田庄经营方式,又采用月令式体裁,所以称本书为《四民月令》 ,也是中国第一部农家月令体裁的著作。该书以一年内的每个月为指标,指出各月依照季节、气候所应从事的粮食耕种、蔬菜栽培及其收获等农事活动; 养蚕、缫丝、绩纺、洗染等纺织安排; 食品加工及酿造; 采收野生植物、药材及其加工保存; 粮食等物品的囤积及贩卖;修筑水利设施、修缮住宅的安排; 以及祭祀、教育、社会交往活动等等。因为内容侧重农业活动,《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农家类。根据书中所记农事的节气安排,可知该书内容是以洛阳一带为地方背景的,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等活动的情况。此书约佚于宋代。遗文主要保留在 《齐民要术》 、《玉烛宝典》 、《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 等书中。清严可均辑本较好,近人唐鸿学本编入《怡兰堂丛书》更善。今人石声汉撰有 《四民月令校注》 ,缪启愉撰有《四民月令辑释》 ,可资参考。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古农书。东汉崔寔著,一卷。崔寔,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官至尚书。本书仿《礼记·月令》体例,按时令叙述士、农、工、商的生产和经济生活。原书于宋、元之际失传。现存部分,是根据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北周末年杜壹卿撰集的《玉烛宝典》诸书的引录整理。有清任兆麟、王谟、严可均及近人唐鸿学的辑佚本四种。以记载禾、麦、黍、麻、豆等作物的种植,蚕桑、蔬果、树木、家畜的经营和农田水利的修治为主,兼及祭祀、社交、教育、交易、饮食、医药等方面的活动,以及各种器物的制作和保管。其中所载汉代人民发现植物性别与繁育的关系,对后世研究植物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辑佚本虽残缺不全,但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些东汉时期农村的经济概况、社会的商业活动和风俗民情,为研究东汉社会经济和崔寔的政治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

☚ 论衡   氾胜之书 ☛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东汉崔寔所撰仿 《礼记·月令》体例,逐月记叙士、农、工、商的生产和生活动的著作。(参见“崔寔”)

☚ 汉书·食货志   傅子·平赋役 ☛

《四民月令》si min yue ling

Monthly Guidance for the Four Classes of People→崔湜(Cui Shi)

四民月令

科技类著作。东汉崔寔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有著录。《唐书·艺文志》作崔寔撰。已佚。清严可均《全后汉文》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和隋杜台卿《玉烛宝典》的记载,辑为一卷,逐月分章,为十二章,并附有唐孙思逊《齐人月令》等资料,以作参考。另有清王谟《汉魏遗书钞》、任兆麟《心斋十种》、陶濬宣《稷山馆辑补书》、王仁俊《王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民国唐鸿学《怡兰堂丛书》等辑本,均为一卷。约成书于东汉桓帝延熹(158—166)年间,写于洛阳。逐月记述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内容以农事为主,列述禾、麦、黍、豆、麻等的种植,蚕桑、蔬果、树木、家畜的经营,兼及祭祀、社交、教育、交易、饮食、医药等方面,反映了东汉时洛阳等地豪族田庄的经济和文化生活。

四民月令

东汉崔寔著。一卷。体例仿《礼记·月令》,逐月记述士、农、工、商的例行活动,以农事最多,记载了禾、麦、黍、麻、豆等作物的种植,蚕桑、蔬果、树木、家畜的经营,纺织、酿造、修缮、制药等手工劳动,以及祭祀、社齐、教育、交易、饮食等方面的活动,乃至各种器物的制作和保管,原书已佚,遗文散见于《玉烛宝典》、《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清人任兆麟、王谟、严可均、唐鸿学各有辑本。

四民月令

东汉农书,崔寔著,一卷。仿《礼记·月令》体例,从正月到十二月,依次记述了地主田庄的例行活动,以农事最多,如种植禾、麦、黍、麻、豆等作物,经营蚕桑、蔬果、树木、家畜饲养;还有纺织、酿造、修缮、制药等家庭手工劳动以及祭祀、社交、教育、交易等方面的活动。书佚,遗文散见于《齐民要术》、《玉烛宝典》、《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等书,清人严可均辑本较善,保存三千多字,收入《全后汉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