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川防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川防区南宋时期的抗金体制。建炎四年(1130年),金朝在东南战场受挫,继而西向,计划从陕西入川,以控制长江中下游,再顺江东下消灭南宋。九月经富平 (今陕西富平县) 之战,攻占陕西大部土地,“巴蜀大震”。宋朝指挥军事行动的川陕宣抚司、负责军民之政的四川制置司、负责战争经费的四川总领所等三大机构马上组建战时体制,统一使用全川人力、财力和兵力,以保卫四川。今人因之称 “四川防区” (差不多同时,宋朝还建立有淮东、淮西、湖广三个防区)。防区以西起今甘肃天水、武都,东至陕西汉中、安康为前线,并于绍兴三年 (1133年) 建立包括甘南、陕南、川北若干重镇为驻防重点的分区防守制。绍兴十二年 (1142年) 后,又确立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蕃篱的三都统制司 (即兴州都统司、兴元都统司、金州都统司) 重点防御制。三关指兴州 (1207年改沔州) 所辖的仙人关 (在今甘肃徽县东南) 和七方关 (在今甘肃徽县与陕西略阳之间)、兴元府所辖的武休关 (在今陕西留坝南),以仙人关最为重要。五州是指仙人关外的阶、成、岷、凤四州和天水军 (在今甘肃天水西南)。四川防区的建立和发展,确保了川陕甘边抗金战争的胜利。直至绍定四年 (1231年) 蒙古军的 “假道” 伐金,使屏障四川门户的五州三关相继失守,历时几乎百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