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剧四川民间曲艺品种。由于主要是在四川曲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运用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曲艺曲牌组腔,故又称四川曲艺剧。自清代乾隆以来,四川成都、重庆等城市的茶坊、酒肆就有曲艺艺人卖艺弹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将曲艺艺人集中进行培训,相继在各地建立比较固定的演出场所。从50年代起,一支专业化的曲艺队伍已经形成。一些演唱团体渐渐由座唱形式转向戏曲舞台表演,并在采用曲艺曲调演出戏曲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学习创作或新编剧目。曲剧传统剧目的表演大都借鉴川剧,如 《思凡》、《荷珠配》、《清风亭》、《玉簪记》、《小放牛》等。创作剧目多将话剧、歌剧以及文学名著进行改编,如 《阿Q正传》、《王羲之》 等。同时也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编写一些现代小戏。曲剧现在既属于曲艺的一种形式,又作为戏曲的一个新剧种闻名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