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姓 四姓东汉永平(58—75)年间有外戚樊、郭、阴、马,时人称为四姓。后来泛指一般大姓豪强。《东观汉记·皇甫嵩传》: “皇甫嵩上言,四姓权右, 咸各敛手。”汉魏以后,南北各地形成了一些世家大族, 如天水有姜、阎、任、赵, 吴郡有顾、陆、朱、张, 当时四姓连称, 仅是一种习惯而已。西北朝时期重视门第阀阅,四姓遂成为士族门阀的代名词。《梁书·张缅附弟绾传》: “绾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四姓作出硬性规定:凡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隋唐以后门阀制度不复存在,旧族大姓犹称四姓。《新唐书·柳冲传》: “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五姓,盖不经也。” ☚ 吏门 露户役民 ☛ 四姓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时,按照祖先的官位,把太行山以东及关中地区的世家大族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叫作四姓。参见“郡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