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切韵表补正》清汪曰桢编撰,书成于同治二年(1863年)。本书为订正《四声切韵表》之不足而作,对江永的订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江永以古今音分类的,本书均予合并;(b)江氏入声兼配阴阳,本书入声专配阳声;(c)江氏有“附等”之例,本书凡等列不同的都独立成类。江氏分104类,汪氏分216类,凡对江氏原书加以改动的,均在书中注明。=8 四声切韵表补正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汪曰桢撰。曰桢(1813—1881)字刚木,号谢城,又号薪甫,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官会稽县教谕,光绪七年 (1881年)卒于官,年六十九。精史学、数学、音韵学。是书为补正江永《四声切韵表》而作。汪氏以为江氏每牵引古音,其实今音不可以律古音,古音亦不可以定今韵。又江氏多强配入声,其实前人审音,平上去三声既不误,则入声亦必无差,后人但当笃信谨守,不当乱以臆见,尝云: “周(翚)、沈(约)之配合四声,天造地设,不容再出新意。”因于江氏以古今音分类者皆删并合一,又删其入声重复者六百余字,又检群书补江氏未备者一千余字。论者谓汪氏识见在江氏之上,其所补正颇为有据。是编初稿成于道光十七年 (1837年),二十七年后又重加改定,撰作态度认真严谨。有光绪三年 (1877年)刊本、民国四川重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