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块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块瓦 四块瓦似指宋元明流行的男用戽斗笠帽。因由四片瓦状编织物缝合而成,故称。制作材料可用藤草、蔑、马尾、鬃等,外再罩以漆纱罗,形状就象舟中用以渫水的戽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骑马之士或小帽,……或漆皮如戽㪷而笼巾者。”此帽在元代戴用甚广,上下都用;至明代,服制规定“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明史·舆服志三》),因此多为农民、樵夫、渔人所戴。这在明刻本《李孝美墨谱》的插图画迹中可见。《金瓶梅》第七十七回,应伯爵荐来友夫妇来西门庆家为仆,“只见那来友儿穿着青布、四块瓦、布袜靸鞋,趴在地上了个头,起来帘外站立”。来友地位低下,此中“青布”,似是“青衣”之误;若“青布四块瓦”指一种衣式,则此衣如何象“四块瓦”,就不得而详了。 ☚ 绿绒补子𧝟褶 金三事㩟领儿 ☛ 四块瓦sìkuàiwǎ旧时关东流行的一种棉帽子,帽子用毡子做面,呈圆形,前后左右都垂下一块瓦片似的皮绒,因此得各:平时在家,~不放下,成为一个小毡帽头,出门时把四块瓦放下,遮颜、护耳,非常暖和。(曾庆中《关东风土·人情·掌故》) ![]() ![]() ![]() 四块瓦sì kuài wǎ❶清代北方江湖镖行谓紧身衣。《江湖走镖隐语行话谱》: “紧身:四块瓦。” 四块瓦sìkuàiwǎ明代一种由四片瓦状面料制成的帽子。清代用为贵族的一种便帽,以熏貂等兽皮为之。《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七回:“只见那来友儿穿着青布、四块瓦、布袜靸鞋,趴在地上磕了个头,起来帘外站立。”徐珂《清稗类钞·豪侈》:“四块瓦,即便帽中之拉虎也,以其上分四块,如瓦形,故以为名,下垂短带。普通多用熏貂,佳者值三千余金。而荣文忠所戴者值三百余金,盖以银针海虎为之也。” 四块瓦❶出《草木便方》。又名四匹瓦。为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Hemsl.的全草。分布湖北、湖南、四川、浙江等地。辛,温,有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四块瓦满族帽名。又称“四喜帽”。用缎为表,前后左右各有一皮耳,互不连属,用貂、狐或灰鼠皮制成四檐(四耳),平居帽耳卷起向上,外出则放下,用以护额,耳部位。旧时,北方满、汉族富家子弟冬季戴用。 四块瓦帽名。亦称 “四喜帽”。缎为质,皮耳四出,以貂、狐或灰鼠皮为檐(四耳)。平居帽耳卷起,外出则放下。清朝至民国年间,北方满汉富家子弟冬季戴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