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分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分历 四分历历法名。《后汉书 ·律历志》记载,此历为东汉李梵、编诉所创制,于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 )施行,用至公元263年。战国、秦和汉初所流行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六历称为“古四分历”。《四分历》有时称为 “后汉四分历”。此历规定一回归年等于365.25日,一朔望月等于29499/940日,十九个太阴年中插入七个闰月,因岁余为四分之一日,故名。此历还测定了二十八宿的黄道距离,将冬至点由牵牛初度移到斗21.25度。 ☚ 太初历 黄初历 ☛ 四分历亦称“后汉四分历”,以与“古四分历”相别。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至三国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实施的历法。东汉编诉、李梵编制。《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作一卷。已佚。清李锐著有《汉四分术》三卷,收入《李氏遗书》。用古六历以四分之一日为岁余取代《太初历》和《三统历》的日法,故名。规定一回归年等于365 1/4日,一朔望月等于29 499/940日,在19个太阴年中插入7个闰月。把前代一直沿袭的冬至点在牵牛初度这个天文数据,经实测改为斗二十一度又四分之一。根据《三统历》的推算方法,测得水星一终(从合日到合日的一周)的数据是115.87日,解决了水星离太阳最近,早晨出现在日出之前,出现不久即被日光所掩;晚间出现在日落以后,出现不久也随之隐没而不易准确观测的难题。这和现代观测的数据基本相符。用黄道度数来计算日、月的运行和位置;依实测制定二十八宿距星间的赤道度数和黄道度数、二十四节气的太阳所在位置和昏旦中星、昼夜漏刻、晷表日影的长短等重要数据,并将其列表展示,填补了《三统历》所缺。但未利用当时已发现的月亮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于历法。 四分历东汉编析、李梵创制,定一回归年为365.25日;一朔望月为29 499/940日;十九个太阳年中插入七个闰月。因岁余为四分之一日,亦名 《四分历》。东汉元和二年 (85年) 实施。 四分历历法名。此历沿袭《三统历》,也以十九年为一章,惟一年之长,则复用古法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故称四分。其闰及月之大小,以四章七十六年为一循环,谓之一蔀;日之干戈以八十章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循环,谓之一纪。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