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书正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书正误 哲学评著。六卷。清颜元撰。成书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后。(撰者事迹参见“《颜李丛书》”条) 该书为颜元晚年著作,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与讲解《四书》所作笔记。后由门人辑录成册。体例上仍依“四书”秩序排列,即卷一《大学》,卷二《中庸》,卷三、四《论语》,卷五、六《孟子》。中有所阙也予标明。因本书离“四书”原本而单独列出,故逐条而下,属批注体。 该书虽有指辨形式、文句等,但重在通过指出朱注的章句训诂之弊与“好插入己意”而阐述自己的思想。其思想则体现了颜元一贯的“实学”精神。首先是格物致知,颜元反对朱熹的“离事求理”,以为“知无体,以物为体,犹之目无体,以形色为体也。故人目虽明,非视黑、视白,明无由用也;人心虽灵,非玩东、玩西,灵无由施也。”(《大学》)这就跟朱熹的思路相反,将“物”看作是本体。比如想知道什么是“礼”,不管读几百遍礼书,讲问多少次,都不算是知“礼”了。只有亲自跪拜周旋,捧玉爵、执币帛,才知道什么是“礼”。因而颜元反对仅读书、死读书,以为“读书人便愚,多读更愚。”(《中庸》)梓人生来未必就手巧,只是他亲自动手去学这门技艺,从而心灵手巧。进而,颜元在学术渊源上指出宋代诸理学家,特别是朱熹、周敦颐辈在认识论上偏差的原因,即受禅宗的影响,“仆洞观儒道沦亡之根,在禅宗也。”(《中庸》)因而辨学首先要辨禅宗。颜元以为《中庸》一书原是“引人的平实处做,向收敛韬晦处做,正患后世凌高厉空,废弃卑迩,……故开卷至终篇,只从喜怒哀乐、子臣弟友上做工夫,……”(同上)颜元以古人来反宋儒,以为“盖古人之学,全从真践履、真涵养做工夫,至宋人则思、读、作三者而已。”(《论语》)。颜元的意思是学便要学有用的东西,即“三事、六府、六德,六艺”(《孟子》)云云,此也即“实学”。此外,结合“四书”原文,还谈及种种修身、处世之道,及先秦故实。言简意深,多有创见。 该书通见本为《颜李丛书》本。一九八七年中华书局据上本,并参校《四书章句集注》,辑入《颜元集》中出版。 四书正误清初颜元编注。为研读朱熹《四书集注》和讲解《四书》所作笔记,后由门人辑录成册。凡6卷。现存《大学》、 《中庸》、《论语上》、《论语下》、《孟子下》各一卷,缺《孟子上》。1923年收入《颜李丛书》。书中提出“以济当世,是圣人本志本功”(《大学》),指出“孔门师弟”之“圣贤”“一坐便商确兵、农、礼、乐”,“一行便商确富民、教民,所谓‘行走坐卧,不忘苍生’也”(《子路》)。据以指斥宋儒“静坐、读书,居不习兵、农、礼、乐之业,出不建富民、教民之功,而云真儒!真儒者,质之孔门何地乎?”(《子路》)明示汉宋诸儒的“正其谊,不谊其利”之说“过矣”;应改作“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大学》)。强调修身养性应以“三物”(六德、六行、六艺)为主要内容,以“习行”为根本途径,重在主动力行,“格物致知”,“是谓‘物格而后知至’。故吾断以为‘物’即三物之物, ‘格’即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之格。” (《大学》)“盖古人为学,全从真践履、真涵养做工夫。”(同上)达“明德”、 “亲民”、 “止至善”(同上)。 四书正误 四书正误清代颜李学派的代表作。五卷。清颜元(生平见《四存篇》条)著。原为颜元读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和讲解《四书》所作的笔记,后由门人辑录成册。今有《大学》、《中庸》、《论语上》、《论语下》、《孟子下》各一卷。除注释外,多为批评程朱的内容。 ☚ 四存篇 朱子语类评 ☛ 四书正误六卷。清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清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四存编》、《四书正误》、《习斋记余》等。颜元为学主实用,恶宋儒空谈心性,云朱熹注解经书之功,不敌其废乱圣学之罪。书中所摘大率在义理疑似之间。元自言“余之正误,只偶举大端,其实朱注之支离妄谬,不可胜举”,然颜元之意尤注重经世。该书有民国十二年(1923)四存学会铅印《颜李丛书》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