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亦称信用工具。它是资金供求双方签订的金融契约,规定资金使用权转让的条件和双方各自的责任义务,注明金额、利率、期限及其他条件。
金融工具通常由资金需求方创造,由资金供给方持有,是资金使用权转让的物质载体,资金需求方利用它买进资金使用权,资金供给方利用它收回资金使用权,并取得相应的报酬。习惯上把货币作为一般的支付工具,其他任何与之相交换的对象都被看成是买卖的对象,是商品。从资金供给者的角度看,就是买入资金需求方创造的金融工具,因此,对资金供给方来说,买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资产,是金融商品。
金融工具一般采取书面文件的形式,以避免口头协议可能产生的争执。文件的条文采取标准化形式,可以大大简化转让程度,方便金融工具的流通。债权随票不随人,金融工具的持有人就是债权的拥有人;如果认为必要,在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后,持有人几乎可以随时将其转让出去。
金融工具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转移资金,把资金从过剩的地方转移到需求的地方,这有助于更有效率地使用资金;二是重新安排资产的风险结构,在风险与收益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资产组合。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在金融市场上才能最终完成,因而也可以说成是金融市场的功能,只不过在作为金融市场要素之一的金融工具上体现得最为直接罢了。
由于发行者的性质、目的各不相同,金融工具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金融工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性质:
1.偿还期。金融工具的偿还期又分为名义偿还期和实际偿还期。前者指金融工具上载明的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时间;后者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偿还债务前所剩余的时间。例如5年前发行的20年期政府债券,其名义偿还期是20年,实际偿还期还剩下15年。
股票既是资金融通的工具,同时又是资产所有权的证明,理论上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股票代表了对真实资产的拥有权,持有人不能要求发行者退回本金;如果想终止投资,投资者通过在二级市场的转让,就能收回本金。
不同的偿还期能满足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借贷期限的不同需要。偿还期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对债务人来说,他所关心的是证券从发行到偿还之间的全部时间,即名义偿还期,这个期限决定借来的资金可供他使用多长的时间;而债权人关心的则是接受证券时还剩下多少时间才能到期,即实际偿还期。允许金融工具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有利于债务人筹集长期资金,因为债权人即使只有短期闲置资金,也可以投资于长期金融工具。
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迅速变为现金而不致亏损的能力。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金融工具变现时必须支付的交易费用,二是变现时可能遭受的价格损失。交易费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手续费,它是市场运作所带来的费用开支,如市场人员的工薪、通讯及其他办公费用等。当一种金融工具的市场比较狭窄时,潜在的需求者很少,交易清淡,为了将其转手,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寻找买主,最后的成交价与其实际价值相比,往往要打一个折扣,这也会降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一般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和偿还期成反向相关,而与债务人的信用成正向相关。债权人十分关心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但流动性大的金融工具往往收益率较低,因此,债权人要在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进行权衡。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能够收回本金的可靠程度。金融工具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信用风险,即金融交易的一方不按契约条款履约(违约)而造成的风险,或者是由于该方破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从而造成金融资产持有人遭受损失。多数违约与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有关。违约风险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和经营能力,例如政府债券比企业债券的风险要小得多;其次,即使为同一企业发行的证券,债券的风险小于优先股,优先股小于普通股。这是因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时,其剩余资产的清偿顺序为债务、优先股、普通股。另一类是市场风险或称价格风险。它是指由于利率或汇率的变化引起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下跌的风险。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不一样,它涉及的是由于整个市场状况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金融工具价格变动,与单个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无关。
一般金融工具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同向的变化关系,而与收益呈反向变化关系。
4.收益性。金融工具会按期给持有者带来报酬,如股票的红利、债券的利息。金融工具的收益不仅包括上述报酬,还包括持有期内由于价格变化而带来的资本收益或损失。收益比报酬更具经济意义,它反映拥有某种金融工具所能带来的全部利益。例如一家公司将其利润全部用于再投资,股东虽然不能取得红利收入,但可以从股票价格上涨中获得收益。
衡量收益大小的收益率由收益对本金的比率表示。分析的目的不同,收益率大小的计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❶名义收益率,指金融工具的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率。例如,一债券的票面金额为100元,10年还本,每年利息为8元,则其名义收益率为8%。
❷当期收益率,指票面收益与市场价格的比率。例如上述债券能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某日的市价为95元,则该债券的当期收益率为(8÷95=0.0842)8.42%。当期收益率仍不能准确衡量金融工具的实际收益率。
❸实际收益率,指净收益与市价之比。仍用上面的例子,假设在第一年的年末以95元的市价买入,则在债券到期前的9年中,每年除得到8元的利息外,还约有0.56元的价格盈利〔(100-95)÷9=0.56,这里未考虑贴现因素〕,该债券的实际收益率〔(8+0.56)÷95=0.09〕约为9%。以上的收益率都是以货币价值衡量的,如果以实物衡量,还需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在高通货膨胀时期,这一点尤为重要。
计算收益率所用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亦称为金融工具的行市,它直接由供求状况决定,理论上等于金融工具预期收益率的贴现值。由于各人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不同,所使用的贴现率也存在差异,因此各人对金融工具评估的“心理价位”也不一样,由此,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变动表现出连续性。
由于贴现率与市场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所以金融工具的价格与市场利率之间一般成反向关系,即市场利率越高,金融工具的价格越低。市场利率的变动对不同偿还期的金融工具价格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金融工具的期限越长,利率变化的影响越大。
金融工具的种类繁多,按不同的标准,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以工具的职能为标准,可分为投资筹资工具(如债券、股票)和保值工具(如期货、期权合同);按发行机构的性质分,有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按工具的期限长短分,有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