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创高产优质高效
1978年在农业增产,或执行“丰收计划”中,更注意了高产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单产都有较大提高。1992年与1978年相比,稻谷提高64.76%,早稻提高77.73%,晚稻提高52.22%,中稻提高50.24%,玉米提高46.29%,花生提高54.93%,甘蔗提高1.07倍,其它作物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广西人多地少,走高产的道路势在必行。70年代末期,创“双纲”(即亩产800公斤),除大面积推广杂交稻品种以外,由于推广了防寒育秧,培育壮秧;适时偏早播种;合理密植插足苗数;优化配方施肥;科学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促进了水稻生产进步。1982年广西有3.15万公顷,每公顷产量达到13.13吨(即亩产875.15公斤),超过“双纲”。1987年田阳县有将近2 000公顷,每公顷产15吨粮食(即亩产吨粮),1988年广西有1.87万公顷、1989年有6.33万公顷、1990年有8.5万公顷、1991年有9.03万公顷、1992有10.22万公顷达到每公顷15吨粮食(亩产吨粮),并有19个乡镇实现了每公顷产15吨乡镇。在贫困地区有早玉米加晚稻的模式400公顷达到每公顷15吨,早稻加晚玉米或杂交中稻加冬种粮食或杂交中稻加再生稻三种模式700公顷,每公顷产量也达到15吨。
经济作物创高产。花生实施《春花生技术栽培规程》,1990—1992年3年良种良法配套面积共7.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2.16吨,比对照增产31.6%。甘蔗普遍推广早春(秋、冬)植蔗,深沟平放浅种,双行密植,增施有机肥,巧施化肥,搞好大培土,防倒伏,及时防治病虫害与霜冻。水田糖蔗每公顷可达到105—120吨,高的可达到180吨,旱地每公顷可达60—75吨,高的可达到90吨。
水果推广良种嫁接苗。为了提高果园效益,积极推广矮、密、早、丰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克服荔枝、龙眼大小年,在灵山、玉林、北流、桂平等县市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采取嫁接苗基础上,开始结果后,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按攻花、保果、壮果、攻梢、壮梢等五个时期合理施肥。严格控制冬梢,利用激素类药物调节花穗期,放养蜜蜂,或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防治病虫害等,在气候较好的条件下,一般可达到年年结果、丰收。沙田柚采取挖穴断老根,挖环形沟施足基肥,剪除病虫害枝,注意保叶过冬,采酸柚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喷施保果肥、生长素等,均可提高单株果数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