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技术引进与交流
70年代以前, 青海封闭落后, 在农业领域极少国际交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青海省努力争取多边无偿援助,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1981—1989年, 青海省农林部门和省农林科学院, 共选派出36位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先后到美国、 英国、原联邦德国、 原民主德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法国、苏联、 比利时、 印度、 南朝鲜、 意大利、奥地利等15个国家和联合国粮食组织、 香港地区考察油菜研究工作、 果树、 蔬菜生产、 国际狩猎行情、渔业发展项目, 学习农业技术推广、种子检验与管理技术、 蔬菜保护地栽培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技术、 春小麦遗传育种技术和造林育苗技术。1985年7月由省农林科学院主持在西宁市召开了国际“野燕枯”应用技术研讨会。 1986年8月在西宁市召开了中国和加拿大 “油菜育种项目总结及学术讨论会”促进了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80年代, 先后有美国、 原联邦德国、 原民主德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法国、 日本和联合国粮食组织的70多位农业专家学者到青海考察、 访问、 讲学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90年代, 青海省农业部门和农林科学院出国考察学习人数增加到130人次, 比80年代增加了3.6倍, 出访地区扩大到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的内容由先进的农林业技术, 扩大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渔业湿地管理, 谷物、油菜改良和荒漠化管理技术、森林保健技术、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更加广泛的领域。
通过国际合作、 引进的农业技援项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