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区农田水利建设
山区位于自治区南部,俗称南部山区。辖固原地区6县,银南地区同心、盐池2县和灵武、吴忠、中宁、中卫平原灌区县的山区部分,土地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5%,属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南部山区总人口2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3万人。
南部山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无霜期短,年均降水量由南(800毫米)向北(200毫米)递减。根据降水量,可以将南部山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南部半湿润区,面积约0. 15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600—800毫米,无霜期只有100—130天,个别地区不足100天,农作物易遭冻害;中部半干旱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400—600毫米;北部干旱区,面积约2.79万平方公里,占南部山区总面积的70%,年均降水量200—400毫米。南部山区干旱突出,春旱尤为频繁,有“十年九旱,三年二头旱”的农谚,旱灾是制约南部山区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部山区年均降水总量131.8亿立方米,年径流资源总量8.2亿立方米。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多以暴雨形成山洪,造成水土流失。具有开发利用水资源价值的河流主要有3条:
❶清水河。黄河一级支流,源于六盘山,流域面积8 499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65亿立方米;
❷葫芦河。黄河二级支流,源于月亮山,入渭河,境内流域面积3 28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96亿立方米;
❸泾河。黄河一级支流,源于六盘山,境内流域面积4 20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42亿立方米,主要为下游甘肃省平凉地区所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部山区利用河道径流和山间泉水引水灌溉,灌溉面积不足666.7公顷(1万亩),经过几十年发展,山区现有库、井、小扬水、喷灌、扬黄工程灌溉面积11.32万公顷。灌溉农业已是山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山区农田水利可分为水库建设、机井小扬水站建设和大型扬黄工程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