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国营水产养殖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国营水产养殖场

四、国营水产养殖场

湖南国有水产养殖企业, 也叫国有渔场, 是50年代初—8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1952年在湘潭市兴办了第一个水产养殖场, 养殖水面639公顷, 现已撤销。同年, 华容县建立隆庆连场。1954年, 省农业厅水产局, 在益阳县刘家湖建立了一个水产养殖场, 水面266.67公顷, 鱼种池26.67公顷 (1955年改为农场); 在邵阳市建立了一个鱼种场 (后改为渔场)。有的县也投资试办渔场, 滨湖有7个县利用哑河、内湖水面养鱼180667公顷, 兴办了养殖场。丘陵地区如东安县也办了水产养殖场 (后改为鱼苗鱼种场)。1956年, 国家商业部投资在华容万库乡、常德驮古堤乡、沅江琼湖和黄茅湖、临湘阮城乡、湘阴鹤龙湖、望城乔口镇、益阳兰溪、安乡大鲸港、大通湖益丰垸新建10个水产养殖场。全省共计15个渔场, 拥有固定资产43.98万元, 可利用水面3.64万公顷, 鱼种池90.87公顷, 捞苗工具1 500件, 职工311人 (另有临时工119人), 当年养殖湖塘水面1 333万公顷, 产鱼1 000吨。当时除湘潭、邵阳、东安、南县养殖场为县管外, 其余均由省直接领导和经营。1957年, 经省水产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协调, 全部下放为县级企业, 省只负责调剂鱼苗鱼种、技术指导、经验交流及督促检查。当年, 19个渔场放养水面1.1万公顷, 产成鱼2 520吨, 比上年增加1倍多, 培育鱼种5 319万尾。1958年, 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 盲目大办渔场, 1959年, 渔场骤增到107个, 职工增至11 959人,水面1.83万公顷, 因经营管理不善, 经济效益大多欠佳。
为了提高渔场经营管理水平, 1961年6月, 湖南省水产局在沅江县召开了国营渔场管理座谈会。会后省人民委员会转发了 《国营渔场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情况和会议意见》。10月, 又拟定了 《国营水产养殖场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渔场“以渔为主, 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 多种经营” 的方针, 要求各场在 “三固定” (劳力、水面、船网具)的基础上, 普遍推行 “三包一奖” (包产量产值、包生产费用、包用工和工资总额、超产奖超产部分20%~50%); 规模小、劳力少的实行 “五定” (定任务、成本、工分、时间、奖罚)到组到人,并且加强经济核算, 搞好财务管理。
1963年, 全省根据中共中央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贯彻全国水产会议关于 “整顿国营水产企业, 改善经营管理” 的精神, 对国营渔场进行了调整。对条件好、基础牢、潜力大的渔场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 予以充实巩固, 并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国营渔场, 提高了生产能力。对自然条件差、技术未过关、纠纷多、历年亏损、发展前途不大的渔场, 坚决予以停办。同时, 对所有渔场, 加强领导, 精简人员, 明确渔场管理体制, 实行哪级办场, 哪级投资,哪级管理, 坚持 “以养成鱼为主, 多种经营” 的方针, 执行 “提供鱼货、积累资金、增产示范、以场带队、支援集体” 的任务, 改进劳动、财务、计划管理, 由县主管部门组织力量, 清产核资, 建立档案卡片, 严格经济核算, 定员定额, 压缩非生产人员, 扭亏增盈。调整后, 全省共有渔、连场19个 (其中新建4个), 投产15个, 生产鱼苗9 690万尾, 鱼种9 084万尾, 放养鱼种近900万尾, 平均每0.067公顷水面75尾。但由于当年培育的鱼种占88.2%, 放鱼种时间晚, 规格小, 成鱼产量较低。全年产鱼735.8吨, 其中捕捞160.8吨, 占15.74%, 养殖620吨, 公顷均81千克, 交售国家596.75吨, 商品率达81.2%,水产收入占72.5%, 农副业收入占27.5%, 14个渔场有7个盈利。
1964年, 在长沙市郊区和长沙县建立了湘湖、岳麓、史家湖 (今红色渔场)、东瓜湖 (现已撤)、长沙县靖港国家、公社合营渔场5个; 在湘阴凤兰、华容蔡田湖、澧县杨家湖、益阳芷湖口建立宾湖渔场4个, 在湘潭仰天湖建国营渔场1个。同时, 在长沙、株洲、衡阳、湘潭4市扩建了4个国营渔场。1963—1965年, 对国营渔场投资300多万元。国家流动资金近100万元, 扩大生产项目, 充实生产设备。到1965年, 全省共有渔、连场29个 (其中国家、公社合营场5个), 养殖水面1.33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 成鱼产量1 550吨, 比上年增长19%, 出栏肥猪3 130头, 比上年增长63%, 生产粮食89.5万千克, 比上年增长60%; 湘莲32.55吨, 比上年增加3.5倍。20个场盈利, 9个场亏损, 盈亏相抵净利润11.4万元。1966年, 据15个渔场统计, 养殖水面3.03万公顷, 产鱼1 905.8吨, 其中10个场盈利17.4万元。
1967—1976年, 由于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 办场方向不明确, 管理制度不严, 责任不清, 奖惩不明, 经营管理混乱。1970年前后兴办的12个以经营大中型水库为主的国营渔场, 经营管理不善, 生产设备不配套, 成鱼捕捞技术未过关, 单产很低, 亏损严重。1976年, 全省46个国营渔场, 成鱼放养水面3.97万公顷, 鱼苗鱼种池0.1万公顷, 产鱼5 713.85吨, 孵化鱼苗3.74亿尾, 培育鱼种7 180万尾, 总收入694.65万元, 生产成本高达730.76万元, 除2个不盈不亏的渔场外, 28个渔场亏损177.81万元, 16个渔场盈利42.23万元, 盈亏相抵净亏135.58万元。
1978年, 通过拨乱反正, 清除 “左” 的影响, 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和政策, 实行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方针, 加强管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定员定额, 挖潜革新, 改革财务管理制度, 改变敞口弥补亏损的办法。从1979年起, 省财政厅对地区实行 “亏损包干, 结余留用, 超过不补”的办法, 限期扭亏为盈。特别是1984年和1989年两次国营渔场会议以后, 以及由省农、财两厅联合印发的 “关于加强国营渔场经营管理的几项规定” 的通知颁布后, 各渔场普遍建立了 “几定几奖”、“家庭联产承包”、“股份经营”、“租赁经营” 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职工们的积极性, 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国营渔场职工人数由1980年的9 293人, 增加到1989年的13 408人, 养殖水面精养鱼池由1 833公顷, 增加到3 414.1公顷, 扩大了1.86倍; 鲜鱼产量由7 340吨增加到18 168吨, 增长2.48倍; 总产值由1 987万元, 增加到10 255万元, 增长5.16倍, 利润由233.9万元, 增加到274.6万元, 增长17.4%,上交国家税收15.69万元, 增加到80.55万元, 增长5.1倍。到1995年, 全省有国有渔场50个, 其中国社合营4个, 共有总人口9 966人, 其中国家职工8 079人。养殖面积已达2.71万公顷, 鲜鱼产量17 154吨, 生产鱼种230.56万千克, 工农业总产值达13343.8万元。上交国家税收400多万元。养殖成鱼产量比1978年的6 932吨, 增加10 222吨, 增长1.47倍。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的1 330.6万元增加12 013万元, 增长9倍, 上交国家税收比1980年的15.69万元增加400万元, 增长25.49倍。1995年, 全省国有渔场拥有固定资产13626.1万元。
发展国有水产养殖企业的措施:
(1) 坚持以渔为主, 不断开拓生产新领域。过去, 国有渔场生产单一, 效益不高。1978年以后, 除积极发展养鱼外, 还因地制宜、挖掘自然资源和劳力潜力,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和大胆引进外资, 开拓生产新领域。1978—1990年, 国家支持国有水产养殖企业的建设资金4 655万元, 其中联营水产养殖企业投资1 039万元, 部高项目投资1957.5万元,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借用周转金和基本建设投资1 659万元, 共建成了精养鱼池1 354.7公顷, 开发大水面0.43万公顷。建成年单班产3 000吨饲料厂5座, 冷库3座, 冷藏能力900吨。这些建设都为加强生产配套、提高生产能力、开拓新领域, 创造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2) 改革流通体制, 实行产、供、销一体化。过去, 国有渔场的产品作为商品交换的唯一方式是统购和派购, 用指令性计划调拨代替商品流通, 忽视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985年, 国家取消了水产品的派购。价格全面放开后, 全省各国有渔场千方百计加强流通配套设施建设, 疏通流通渠道, 围绕生产抓流通, 搞好流通促生产。目前, 国有水产养殖企业已基本形成和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3) 加强经营管理, 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以来, 国有水产养殖企业基本上是实行责、权、利分离的管理体制, 形成了渔场吃国家的大锅饭, 职工端着铁饭碗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僵死沉闷的状况, 1978年, 国家水产总局和湖南省水产部门先后在湘阴县召开了国营渔场现场经验交流会, 推广东湖渔场经验。接着又组织全省国有渔场、苗种场开展检查评比, 出现了一批学东湖、赶东湖的先进渔场。同时, 认真贯彻《国营水产财务管理试行办法》, 制订了湖南省《关于国营渔场增产节约的扭亏增盈意见》实行财务包干, 努力按经济规律办渔场, 切实改善经营管理,把经营的好坏与职工收入联系起来。通过10多年的深化改革, 湖南省国有水产养殖企业, 打破了旧体制的束缚, 引进了竞争机制, 改善了分配关系, 改变了过去长期实行固定工资制度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将建立的灵活多样的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人, 彻底打破大锅饭, 端掉铁饭碗,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 普及科学技术, 实行科学养鱼。全省建立懂技术会管理的领导班子和科技推广队伍, 大部分渔场已配备了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担任领导工作, 并采取办培训班等办法, 培养大批技术骨干, 从养鱼技工中选拔干部, 充实科技队伍, 带领群众实行科学养鱼.不少渔场建立了科研队 (组), 通过搞试验塘、样板塘, 广泛开展科学试验活动, 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 普遍提高科学养鱼水平。

☚ (三)发展阶段   第八节 农业综合开发 ☛
000137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