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噶尔丹策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噶尔丹策零1695—1745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长子。清雍正五年(1727)继汗位。次年遣使入觐请进西藏熬茶,不允。后,多次侵扰清朝,发生冲突。在哈密、察罕庚尔、克鲁伦、塔密尔、额尔德尼昭等地连续失败。被迫与清廷议和。抗议沙俄侵略,遣使赴俄严正交涉。 噶尔丹策零1695—1745准噶尔部贵族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之子。清雍正五年(1727)袭父职。遣特磊向清朝纳贡。七年将举兵反清的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解送北京,以求和解,途闻清军从哈密出兵, 遂令返回伊犁, 并乘清暂缓出兵之机,派兵二万扰掠科舍图卡伦牲畜。九年派大小策凌敦多布以兵三万, 在和通淖尔(科布多西二百里)大败清军。翌年率军至杭爱山,掠塔密河策凌额驸牧地,兵败于额尔德尼昭, 损师近万, 十二年请和,清政府罢兵,定阿尔泰山为准噶尔游牧界。乾隆四年(1739)清朝允许其派人赴藏熬茶,并开放肃州、北京,许其通市。 噶尔丹策零 175 噶尔丹策零1695—1745清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长子,雍正5年(1727)袭父职。遣使向清朝纳贡,7年(1729)将举兵反清的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解送北京,以求和解。途闻清军从哈密出兵,遂返回伊犁,并乘清缓出兵之机,派兵二万扰掠科舍图卡伦。9年(1732)派大小策凌敦多布以兵三万,在和通淖尔 (今科布多西200里) 击败清军。10年 (1732) 掠塔密尔河策凌额驸牧地,兵败于额尔德尼召,损兵近万人。12年 (1734)请和,清政府罢兵,定阿尔泰山为准噶尔游牧界线。乾隆4年(1739)允其每年三百人去西藏“熬茶”,并开放肃州(今甘肃酒泉)、北京,许其每二、四年通市一次。噶尔丹策零从雍正5年到乾隆10年(1745)的18年间坚持反抗沙俄入侵。 ☚ 策妄阿拉布坦 颇罗鼐 ☛ 噶尔丹策零1695—1745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氏。※策妄阿拉布坦长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领兵击逐沙俄利哈列夫等入侵。六十一年(1722),以俄使翁科夫斯基胁迫策妄阿拉布坦“臣服”,与大策凌敦多布等“反对同俄国亲近”。雍正五年(1727)继承父位。次年,遣使进京,请求进藏熬茶,因西藏阿尔布巴叛乱刚平息,未获允。七年(1729),派人解送罗卜藏丹津进京,因中途闻清军来攻,在折归伊犁后,与清廷结怨。八年冬,遣宰桑玛木特帅兵2万,掠清科舍图卡伦。次年六月,又令大小策凌敦多布集兵额尔齐斯河源,诱清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来攻,大败清军于和通淖尔附近。八月,遣兵分掠克鲁伦、鄂尔海等地,为喀尔喀副将军丹津多尔济、额驸策凌等击败。十年(1732)正月,遣色布腾等率兵6千,侵哈密塔勒纳沁地区,为清将曹勷等败。同年六月,令小策凌敦多布领兵三万再次侵喀尔喀,相继深入察罕瘦尔、克鲁伦、塔密尔等地。由于受额驸策凌等阻击,于克尔森齐老和额尔德尼昭战役中,复大败,精锐尽失,被迫遣使求和。乾隆四年(1739),与清廷定议准、喀二部牧界:循布延图河、南以博尔济、昂吉勒图、乌克克岭等处为界;北以孙多尔库奎、多尔辉库奎、至哈尔奇喇、博木哈喇等处为界。并获准派300人进藏熬茶,定期于肃州互市。为收复被俄国占领土地,曾进行长期斗争。雍正十年(1732),乌格柳莫夫出使准噶尔,要求释放在亚梅什湖战斗中被俘的俄国人。他坚决拒绝,严正申明鄂木河以南土地属于准噶尔,要求俄国将被占领土地送还。乾隆二年齐斯河流域的蒙古地名改为俄国名称。乾隆七年(1742),令喇嘛达什赴俄,重申鄂木河河口一带住着准噶尔属民。要求拆除托木斯克、库兹涅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及额尔齐斯河沿岸各要塞。有力地维护了民族主权和尊严。 噶尔丹策零?—1745清朝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子。他在内外政策上基本遵循其父制定的方针,反对沙俄侵占准噶尔部土地,同时没有放弃向东边喀尔喀蒙古扩展的意图,并屡次进犯喀尔喀。雍正十年(1732),清军在鄂尔浑河边之额尔德尼昭(即光显寺)大破准噶尔军。他因该部损失严重,元气大丧,遂向清廷议和。后双方议定,以阿尔泰山为界,准噶尔部在山后游牧,喀尔喀在阿尔泰以东游牧。从此准噶尔部割据势力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暂时得以缓和,维持了近二十年。乾隆十年(1745),病死。(参考图59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