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宗教本质讲演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宗教本质讲演录》

19世纪德国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著作。

原为作者从1848年12月1日至1849年3月2日对海德堡大学生的演讲。1850年作者对讲稿进行修改补充,增加长篇附录和注释,于1851年收入自编《全集》第8卷出版。民主德国舒芬豪威尔新编《费尔巴哈全集》列为第6卷,柏林科学院出版社1967年出第一版。中译本为刘磊、荣震华译校,编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1984年新一版。

《宗教本质讲演录》共30讲,著重阐述和讲解了作者的《宗教的本质》(1846)的基本思想,还概述了他的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和人本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

费尔巴哈指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这种依赖感的原始对象乃是自然界。

而人所依赖的自然界,就是人拿来当作非人性的东西而从自己分别出的一切感性力量、事物和本质的总和。自然界是多种多样形式的感性存在,是可被感知的。

自然界无始无终,自身交互影响互为因果,是自因的。

人的精神活动是思维器官——头脑的活动,精神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因而精神活动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相反,神的一切属性,凡显然不属于人性的,本身都是从自然界抽取出来的。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进一步阐述了依赖感同利己主义的关系,提出一个重要论点:“宗教的最后的暗藏的根据,即利己主义”,“没有利己主义,也就没有依赖感”。没有自我保存的愿望,便不会产生依赖心理。对外物的依赖,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意向、愿望和利益的依赖,因而依赖感是间接的自我感。费尔巴哈认为,他在这里所说的利己主义,不是在道德上的“人反对人的利己主义”,而是“人争取自己的地位”,“人的自我坚持”,以反对神学伪善、思辨幻想和政治专制等向人所提出的一切非自然、非人的要求。

因而这种利己主义是符合人的理性的。

参见“《宗教的本质》”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