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嘎拉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嘎拉哈 嘎拉哈满族游戏传说。流传于黑龙江哈尔滨、绥化。嘎拉哈,满语。猪、羊等距骨,踝关节上的一块骨头,呈长方形,其上下左右四面都可以站立。利用这不同的站立面进行游戏。相传金兀术小时候带弓、刀、扎枪上山打猎时,得到了一个狍子嘎拉哈;一只野猪嘎拉哈;一只大黑瞎子嘎拉哈。金兀术有了这三个嘎拉哈后,成为一个最有胆量、最有本领的人了。这件事传开后,女贞各家为了使自己孩子长大有出息,就把各种嘎拉哈收集起来,也让他们扔着玩。从此,抓嘎拉哈成为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 ☚ 手鼓的传说 射柳习俗的来历 ☛ 嘎拉哈 嘎拉哈满族民间故事。流传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县。故事写阿骨打的小儿子金兀术,从小任性不爱学习,长大后在阿骨打的逼迫下,独身外出学艺,他学会飞叉伤兽、飞箭射雁的本领,一个人独自追赶狍子、野猪和黑熊,并取出它们的嗄拉哈,成了最灵巧、最有胆量、最有气力的人。在阿骨打与大辽王的战争中,金兀术最后成为女真人能征善战的元帅。由于金兀术取嗄拉哈学到了本领,女真族人便形成了抓嗄拉哈的习俗。这篇故事通过写金兀术为了取三种动物的嗄拉哈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有些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本领。但只要我们能刻苦努力,就一定会学习到真本领,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 榕树和苦楝树 蜻蜓报信 ☛ 嘎拉哈gǎlɑhà满族妇女和儿童常做的游戏玩具。一般用羊、猪、鹿、狍子等动物膝盖骨洗净后做成。嘎拉哈四面凹凸不一,平滑的一侧叫“轮儿”,不平滑的一侧叫“珍儿”,突出的一面叫“背儿”,凹下的一面叫“坑儿”。玩儿的时候先将嘎拉哈散开,抛起一个小布口袋,其在空中的时候依次翻动嘎拉哈的四面,可重复多次,然后按规定抓起嘎拉哈,口袋不掉下来者是胜者:龙镯和她们一起抓~,一起出门采山菜、拔艾蒿、插柳条。(于雷《属龙女》) ![]() ![]() ![]() 嘎拉哈gā·lā hà方言。❶指猪、羊、狍子等一类牲畜后脚关节上的小骨头,可用做游戏: 抓(chua)~玩儿。 嘎拉哈即“嘎什哈”。 嘎拉哈Gacuha满语,汉译为“膑骨”,俗称“膝盖骨”、“背式骨”。满语本音为 “嘎粗哈”,乃特指猪、羊、鹿、狍等动物的 “膝盖骨”。满族、锡伯族等以此为一种游戏器具,其中以猪、羊膝盖骨块为多。其玩法颇多,各地不一,农村中至今尚有此游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