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始鑄。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凡五等。面文真書,直讀,“靖”字“立”傍或作斜書。平錢爲光背;折二至折背五穿右側分書“二錢”、“三錢”、“五錢”記重字樣;當十者背穿上記值作“十”,穿右記重“一兩”。今小平易見,折二以上甚罕。南京博物院又藏折十銅雕母錢一品,色澤金黄,刻工極精,屬古泉中之珍品。《續文獻通考·錢幣考》:“〔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復命工部鑄嘉靖通寳錢,依洪武折二、當三、當五、當十各三萬文。”《明史·食貨志五》:“至世宗嘉靖六年,大鑄嘉靖錢,每文重一錢三分,且補鑄累朝未鑄者。三十二年鑄洪武至正德九號錢,每號百萬錠,嘉靖錢千萬錠,一錠五千文。”又:“民間競私鑄嘉靖通寳錢,與官錢並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