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喷雾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喷雾法spraying

用喷雾机具将液态农药喷撒成雾状分散体系的施药方法。是防治农、林、牧有害生物的重要施药方法之一,也可用于卫生防虫和消毒等。
简史 喷雾法是在19世纪中用笤帚、刷子泼洒药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专用洒药机具是手推式洒药车(见图,1868年以前),把蘸药液泼洒改为由唧筒压送,连续供药泼洒,但这还不是喷雾。


手推式洒药车
(据Narman B.Akesson等)


最早的喷雾机具,大约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是一种拉管式手持喷雾泵,用手抽泵(拉管)供压,迫使药液从一喷孔喷出而散开,但还没有特制的雾化部件。到19世纪末洛德曼(E.G.Lodeman)才设计了多种雾化部件,可使药液分散成为较细的雾状分散体系。实际上洛氏的雾化部件设计原理一直沿用至今,不过现在的雾化部件设计更为精细。20世纪以来这些雾化方法仍广泛应用于农药喷雾,并已发展到拖拉机喷雾;20世纪20年代飞机喷雾法也获得成功。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液态农药制剂的迅速发展,喷雾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实际上已成为主要的农药使用手段。60年代以来,为了降低农药的施液量、减少农药流失、提高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效率和分布均匀性,在对农药雾滴运动特性展开系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喷雾技术,把过去每公顷须喷药液750升以上的高容量喷雾,降低到每公顷只须喷药液1.5~15升。实现了喷雾法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施液量的大幅度降低,关键是雾化细度。研究表明,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法不仅降低了施液量、提高了工效、减少了农药的流失,而且显著提高了药效。因此,一种可控雾滴喷撒技术(controlleddroplet application,CDA)也随之产生。这项新技术的产生,从生物最佳粒径学说得到了有力的理论支持。70年代以来喷雾法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是静电喷雾法的成功。虽然对于静电喷粉和喷雾早已开始研究,但直到70年代才成功地生产出作为商品的静电喷雾机具,并已发展出拖拉机牵引和悬挂的静电喷雾机和风送式静电喷雾机。静电喷雾法大幅度提高了雾滴在作物上的沉积率,因此施液量进一步降低到每公顷1.5升以下。喷雾法未来的发展将以不断提高农药的对靶沉积效率,减轻环境污染为重要目标。
原理 包括药液雾化(atomization)及施药液量(volume rate)调控两方面。
雾化 施药液量的大小决定于药液的雾化细度。药液的雾化原理可根据雾化所需的力而分为四种:❶液力雾化法(hydraulic atomization)。药液受压后通过特殊构造的喷头和喷嘴,雾化喷出的方法。由于液体内部的不稳定性与空气发生撞击后碎裂成为细小雾滴。这是高容量和中等容量喷雾法所采用的雾化法。
❷气力雾化法(pneumatic atomization)。利用高速气流把药液击碎而实现雾化的方法。有常温雾化和热力雾化两种。高速气流首先把雾滴吹胀成无数小液泡,并使之在继续膨胀过程中最后破裂而产生大量细雾滴。这种雾化机制称为液泡碎裂(bag disintegration),是液膜碎裂机制(liquid sheet disintegration)的一种特殊形式。雾化细度决定于气流的强度和流量及药液的表面张力和粘度等。
❸离心力雾化法(centrifugalatomization)。利用喷头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使药液分散成细雾滴的方法。在离心力作用下药液被抛出后首先形成液丝,液丝在运动延伸过程中受药液表面张力和空气摩擦力的作用而断裂成为液珠,称为液丝断裂(ligament disintegration)。雾化细度取决于喷头转速和药液的表面张力和粘度。雾化细度与转速正相关而与药液表面张力负相关。
❹静电力雾化法(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利用静电场力使药液雾化的方法(见静电喷雾法)。此外还有振动雾化法、超声波雾化法等。
施药液量 施药液量的多少,取决于药剂在靶标生物上的沉积药量和覆盖密度是否能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在单位靶面上要沉积相同量的农药有效成分,可采用较低浓度的高容量喷雾法或较高浓度的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法。但是实际上高容量喷雾法往往伴随有大量药液的滚落(running-off)或流失(或滴淌),而这种流失又同生物体表面构造和性质、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湿润、展布能力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子有关,很难获得比较稳定的沉积。所以,高容量喷雾法一般均以喷到植物上开始发生药液滴淌现象(drainage),残留在植物表面上的药液,其所含的农药有效成分能达到杀伤有害生物的有效剂量为准。但滴淌落地的药液均损失掉。细喷雾法是在不发生药液滴淌的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施液量,并选用适当的喷雾手段使少量的药液能均匀分布在作物上。同等体积的药液,雾化程度越高、雾滴越细则单位面积内的沉积雾滴数越多(见表)。在实际应用中,单位面积内的最佳雾滴数须根据农药种类、病虫对象(包括龄期和生存状态)以及气象条件来决定。根据喷雾量和雾滴直

雾滴细度不同时,每平方厘米面积内的雾滴数


(施液量:1L/hm2)

雾滴直径
(μm)
雾滴数
(粒/cm2)
雾滴直径
(μm)
雾滴数
(粒/cm2)
10
20
50
100
19099
2387
153
19
200
400
1000
2.4
0.298
0.019

(据G.A. Matthews,1982 )
径要求,可从下式计算出每平方厘米面积内的雾滴数:

其中 d为雾滴直径(微米),Q为每公顷施药液量(升),n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可沉积的雾滴数。也可根据所需n值来求出每公顷的施药液量Q,然后就可据此选择最适宜的喷雾方法。但是在实际喷雾时,还有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密度及叶面积指数(LAI)等多种因子影响,实际雾滴沉积密度必须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和校正。
分类 喷雾法发展很快,具体方法很多,主要根据施液量分为5大类:❶高容量喷雾法(high vo-lume spray application,HV)。是历史上习用的喷雾法,所以文献中也把它称为常规喷雾法(conventionalspray method)或传统喷雾法(traditional spray me-thod)。每公顷施液量在600升以上(大田作物)或1000升以上(树木或灌木林)。这种喷雾法雾滴很粗大,所以也称为粗喷雾法(coarse spray)。
❷中容量喷雾法(median volume,MV)。施液量为 200 ~ 600升/公顷或500~1000升/公顷。
❸低容量喷雾法(low volume,LV)。施液量为50~200升/公顷或200~500升/公顷。
❹很低容量喷雾法(very low vo-lume,VLV)。施液量为5~50升/公顷或50~200升/公顷。
❺超低容量喷雾法(ultra low volume,ULV)。施药液量为5升/公顷以下或50升/公顷以下。也有人提出了超超低容量喷雾法(ultra-ultra lowvolume,UULV),指喷雾量在1.5升/公顷以下的喷雾法,如静电喷雾法等,但很少被采用。实际上喷雾量很难绝对划分清楚。低容量喷雾法以下的几种喷雾法,雾滴较细或很细,所以也称为细喷雾法(finespray)。根据喷雾方式、方法或所用机具的不同,有飘移喷雾法、针对性喷雾法、泡沫喷雾法、循环喷雾法、静电喷雾法、飞机喷雾法等。
方法选择 喷雾方法选择根据三方面因子:❶作物的种类和生长状态。作物生长茂密、株冠郁闭度高的作物,宜选用风送式细雾喷撒方法,或选用高压喷雾法,有利于雾滴穿透株冠。对于果园应采用大风量低风速风送式喷雾法,则有利于雾滴在株冠中均匀沉积。在大面积连片农田中飘移喷雾和飞机喷雾可获得很高的工效,但必须进行飘移监控。
❷农药种类。杀菌剂(尤其是保护性杀菌剂)要求药剂在作物上的沉积密度高,而杀虫剂则沉积密度可以较低。另外,速效性的药剂要求沉积密度高些,而残效性药剂可以较低。但是药剂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气化性、扩散性等对此也有影响。
❸气象和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影响到施用药剂在作物上的持留能力和扩散状况。在有露水的情况下,某些农药在作物株冠上会有显著的二次扩散现象,有利于药剂的均匀分布。在气温较高时,溶剂的蒸发和农药有效成分的挥发均不利于细喷雾法。雾滴在高温下容易蒸发而使雾滴变细,从而产生超细雾滴、发生飘移。因此不宜采用细雾喷施方法。(见彩 图88~90、92~97、101、103、104、106、107)
喷雾法

喷雾法

使用喷弹工具(如喷笔,更简便者为牙刷与纱网),将墨汁喷洒在石版面上,形成雾状的细小墨点,构成粗细疏密等浓淡不同色调,此法适合用光石版面。

☚ 胶画法   刮刻法 ☛
000094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