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最常见的喉良性肿瘤之一。此瘤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主要症状为声嘶、咳嗽、喉鸣及阻塞感等。喉镜检查可见有乳头状肿物,色苍白或暗红,可在喉镜下摘除;有阻塞者可作气管切开术。本病少数可癌变,故应特别重视,早期治疗。
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是一种上皮源性真性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有单发和多发两种。前者多见于成人,偶见于儿童;后者易发生于12岁以下的儿童,亦可发生于成人。因其可在喉粘膜多处广泛发生,故又称多发性喉乳头状瘤病。可自行移植,向下蔓延,散发于气管或支气管内各处。个别病例为内翻性喉乳头状瘤。发病性别,各家报告不一。关于病因有三种学说:
❶病毒感染说,有人曾用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研究,证明细胞核内有病毒样小体,切片免疫荧光染色中,在核内显示荧光,提示核内有病毒抗原存在。据研究,儿童患者常伴有皮肤疣,其母可在分娩时患有性病湿疣,分娩后消失。近经证实认为寻常皮疣、性病湿疣为不同病毒所引起,而喉乳头状瘤可为以上二者之一或其他病毒所诱发。因此,儿童期乳头状瘤乃喉粘膜受病毒感染的反应,实非真性肿瘤,有别于成人。
❷慢性炎症刺激说。
❸内分泌改变说,临床上可见到青春期自然消失或复发,亦有至更年期方消退者。
本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复层鳞状上皮及其下的结缔组织向表面呈乳头状增生,在横切面上见圆形或长圆形乳头状团块之中,有疏松的结缔组织,血管甚多。成人易恶变,故中年以上患者,如一再复发,宜反复活检,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儿童期虽很少恶变,但亦有个别例外。单发者多发生于一侧声带边缘,亦可发生于喉室带。带蒂者常随气流运动,故呼吸时可能潜入声门下区,不易发现。但发音或轻咳时,则清晰可见,色淡红,表面呈菜花状。常见症状为嘶哑,广泛多发者有呼吸困难。
治疗以手术摘除为主。单发者在间接或直接喉镜下进行,作反复多次的切除多可奏效。复发或多发者为了防止呼吸困难可气管切开或经喉裂开术切除肿瘤在气管支气管内者可在支气管镜下进行摘除,再配合电凝、冷冻、激光治疗,或鸦胆子油局部涂布。复发者须反复进行治疗,方能奏效。另有喉外超声波治疗、免疫及雌激素等疗法,效果不一。放射疗法对于正在发育的喉部不宜采用。总之,儿童期多发性喉乳头状瘤应以摘除并配合其他疗法为原则,待年龄达12岁以上或超过青春期而不消退者,可考虑用喉裂开术作综合治疗。事先作气管切开术时,应警惕肿瘤有蔓延至声门下区或气管内之可能。可采取头低位及强吸引等紧急措施,以免大量血液流入下呼吸道而招致窒息。气管内多发性乳头状瘤可在支气管镜下反复摘除,以求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