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喀秋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喀秋莎

喀秋莎KaТюща

苏联歌曲。伊萨科夫斯基作词,勃兰切尔作曲。作于1938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此曲在战争年代,以其挚朴而热烈的情感,鼓舞着英勇善战的苏联红军。在传唱中,曾为它填过许多不同的歌词。战士们对它十分酷爱,以至把战斗力极强的火箭炮用它命名。喀秋莎是个姑娘的名字,每当春光明媚的时候,她总是捧着爱人的书信,在峻峭的山坡上眺望,盼他胜利归来。歌曲的旋律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主旋律一开始先在低声区迂回,而后以跳进形式翻上高声区,加之有力的反复,给人以坚贞、挚朴的感觉,刻画了泼辣大方的俄罗斯性格。是一首健康而充满生活热情的爱情歌曲。

☚ 出征歌   海港之夜 ☛

喀秋莎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使用的一种火箭炮的习称。该炮1941年6月装备部队,1941年7月投入作战使用。当时由于保密原因,没有直接称呼火箭炮的型号。操炮战士由火箭炮发射架上标示生产厂家的字母K,称其为“喀秋莎”之名,并在部队中迅速传播。此类炮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发弹径为132毫米的尾翼式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

喀秋莎

《喀秋莎》

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群众歌曲。伊萨科夫斯基词,勃兰切尔曲。诞生于1938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这首歌在红军指战员中广泛流传。作曲者勃兰切尔是40年代前苏联有影响的作曲家。这首歌曲内容充满激情,歌唱保卫祖国的红军战士,表达姑娘们对战士纯真的爱情。喀秋莎是一位年轻少女的名字,由于歌曲深入人心,战士们就把当时最具威力的火箭炮取名为喀秋莎。歌曲的旋律结构简洁而工整,充满内在的驱动力和青春的激情。曲情荡漾着春光,表现出苏联人民在艰苦年代里的乐观主义精神。该歌曲的音乐动机曾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反法西斯战士发展成为 《风在呼啸》 的战歌。意大利作曲家玛里渥·查弗莱德在他的 《第四交响曲》 “终曲” 中,也引用 《喀秋莎》中的旋律片断。在前苏联,流行音乐家们将它改为摇滚乐与爵士乐,使它在和平时期发挥更大的愉悦功能。

☚ 手拉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喀秋莎

《喀秋莎》

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群众歌曲。伊萨科夫斯基词,勃兰切尔曲。诞生于1938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这首歌在红军指战员中广泛流传。作曲者勃兰切尔是40年代前苏联有影响的作曲家。这首歌曲内容充满激情,歌唱保卫祖国的红军战士,表达姑娘们对战士纯真的爱情。喀秋莎是一位年轻少女的名字,由于歌曲深入人心,战士们就把当时最具威力的火箭炮取名为喀秋莎。歌曲的旋律结构简洁而工整,充满内在的驱动力和青春的激情。曲情荡漾着春光,表现出苏联人民在艰苦年代里的乐观主义精神。该歌曲的音乐动机曾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反法西斯战士发展成为《风在呼啸》的战歌。意大利作曲家玛里渥·查弗莱德在他的《第四交响曲》“终曲”中,也引用《喀秋莎》中的旋律片断。在前苏联,流行音乐家们将它改为摇滚乐与爵士乐,使它在和平时期发挥更大的愉悦功能。

☚ 手拉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000072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