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和屯行宫
清代行宫。“在滦平县治西”( 《大清一统志》),即今河北滦平县西南滦河乡酒店村与西南营村之间的滦河小学一带。“地本古兴州治,在避暑山庄西南三十五里。当山庄未建; 康熙十六年,圣祖肇举巡典,驻跸于此,嗣是岁以为常。宫基中界滦河,依山带水,比之京口浮玉,故有小金山之号。热河以南,此为胜境,规制亦整”( 《热河志》)。喀喇和屯原称“黑城”,满语喀喇为“黑”,和屯为“城”,蒙古语亦约略相仿。行宫地处滦河上游,正对伊逊河口,风景极佳,建筑规模宏大,分为宫、庙寺、苑三部分。宫殿部分建有房屋数十间,“茅茨土阶,不采不画,但取其容坐避暑之计也” (康熙: 《穹览寺碑文》) 1703年,为康熙皇帝五十岁生日祝寿,在行宫东台上修建了穹览寺。苑景中有滦河引入的水流,在水流之南,有“松鹤清越” 和 “泉萝幽映”两座大轩,两轩之间的松林岗上建有佛寺 “慈云大士阁”。滦河中心的小金山上建有两座小亭。行宫依山傍水,殿、阁、轩、亭点缀其间,颇具江南水乡的特色。乾隆皇帝有《喀喇河屯行宫即景》诗咏之: “楼观图云倚翠微,苔封芝径接岩扉。入帘水态漾珠网,映座山容罨锁闱。天上仙鸾真可驾,人间别苑那堪妃。伯驹画里忆曾见,圆峤方壶是也非 ” 清代诸帝不但前往木兰围场时在此居住,而且 “百余年来,秋巡驻跸山庄,回銮必莅此” ( 《大清一统志》)。并常于此处处理军政事务。每到春月,清廷上驷院即驱御马至此牧养,以备行围。其重要性仅次于热河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