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啤酒花病害hop diseases啤酒花又名忽布(Hop),原产美洲、欧洲和亚洲西部,中国和世界各国均有种植。全世界已知啤酒花病害近30种,中国已发现10多种。其中真菌病害8种,细菌病害、线虫病、类病毒病各一种、病毒病8种,生理病害3种。1905年,日本首次发现霜霉病为害,以后,北美、英国、德国和中国相继作出报道。 种类和分布 啤酒花病害主要有霜霉病、根癌病、根腐病等。 霜霉病 现已广泛分布于中、日、英、美、德、法、前苏联等20多个国家。中国目前除新疆外,各个产区均有不同程度为害,有时减产高达60%~70%,严重影响啤酒花的产量和质量。病原物为葎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hamili),属卵菌,霜霉目。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及球果。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绿色到黄褐色,叶背丛生暗灰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在17~18℃下,2~3小时可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侵染。低温多雨重露浓雾等阴湿条件,以及连作等对霜霉病和其他叶斑病类的发生都十分有利,病害流行与当年大气温湿度密切相关。病菌借菌丝体和少量卵孢子在病株根茎部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 根癌病 主要为害根茎,膨大成淡黄色瘤,表面有深色龟裂,秋冬季呈深褐色干腐,质地松软。病原物在癌瘤组织的皮内或土壤中越冬。此病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菌体秆状,有1~4根周生鞭毛,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格蓝氏染色阴性。 根腐病 1992年在北京、内蒙古、甘肃等省均有发现,病原物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可致茎叶萎蔫、茎基及根腐烂,髓部变褐。其它如类病毒(Hsd)引起的矮化病,1952年日本在福岛县发现,该病使植株变矮,生长受阻、叶形小、色黄绿。胞囊线虫病1934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以后在德国、比利时、美国等31个国家先后发生、中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5个省市亦有发生。病原物为异皮胞囊线虫。 此外,在中国为害啤酒花的叶、茎以及全株性病害还有黄萎病 (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Berthola)、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灰斑病(Cercospora antuariensis Salman et Warmela)、轮纹斑病(Ascochyta humili Kab. et Bub)、白粉病(Sphaerotheca humili (DC.) Burr.)、立 枯 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白 羽纹病 (Helico-basidium albicans Saw.)、花叶病毒病(Hop mosaicvirus,HpMV)、褪绿病毒病(Hop chlorotic virus,HpCV)、褪绿环斑病毒病(Hop chlorotic ring spotvirus,HpCRSV)、麻叶褪绿病毒病(Hop leaf chloro-sis virus,HpLCV)、麻叶丛矮病毒病〔Hop (leaf)rosette virus,HpLRV)、坏死皱花叶病毒病(Hopnecrotic virus,HpNV)、环斑病毒病(Hop ring spotvirus,HpRSV)、黄网病毒病(Hop yellow net virus,HpYNV)及麻叶黄痕病毒病(Hop yellow leaf blotchvirus,HpYLBV)。生理性病害有缺硼引起的叶变形,簇顶,花枯和枝枯以及糖质症和日灼病等。 病害控制 针对各地啤酒花的不同病害,首先应严格进口检疫,防止外来病害传入; 种子必须用药剂如甲霜灵、万菌清、链霉素、升汞及K84生物制剂浸种或拌种; 栽培上重视苗圃清洁无病,以芽接法嫁接苗木,清除病残体,挖毁病根茬,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 注意发病初期的施药保护,患根癌病的重病地块,割芽时及时切除病瘤并用升汞水或链霉素、石灰乳涂抹消毒,选用甲霜灵、百菌清、代森锌、乙磷铝、代森锰锌或波尔多液等防治其他严重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