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

 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
 让世间万物亘古长存,
 无人性的变得富有情理,
 把空幻变成现实!
 
 让生活的噩梦把我窒息吧,
 让我在这梦中憋死吧——
 或许,一个快乐的青年知音
 在将来会把我谈论:
 
 我们原谅他那阴郁的性格——
 莫非这就是他内藏的动力?
 他全然是吉祥和光明的产儿,
 他全然是自由和胜利的骄子!

 
 勃洛克是作为象征主义大师跻身于俄国诗坛的。和当时其他象征主义诗人一样,他也出身于贵族家庭,这是彼得堡一个有名贵族之家,父亲是华沙大学的法学教授,母亲从事写作与翻译工作。他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老人是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任彼得堡大学的校长。在优越的家庭培养教育下,1989年,他中学毕业后旋即进入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三年后又转入历史语文系,1906年才结束学业。在长达8年的大学学习期间,他曾拜倒在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脚下,醉心研读这位大家的著作,这对他的早期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啊,我要疯狂地生活》这首诗就叩上了柏氏哲学思想的烙印。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将老师的思想与毕达哥拉斯的神秘主义、埃利亚学派的学说加以综合,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一切可以感觉到的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相对的,因而是不真实的;而个别的、具体的事物都有一般的概念,这一般的概念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因而是真实的,这就是“理念”, “理念”又分为许多等级,真、善、美是最高级的“理念”,各种“理念”构成客观的、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而具体的物质世界则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是“摹本”;文学艺术是摹仿物质世界的,它与“理念”隔着三层,是“影子的影子”,从本质上说,诗是神的产物,诗人乃是神的发言人,他们是凭着神力得到灵感,陷入迷狂状态才能进行创作的。在著名的《伊安篇》中,他一再强调“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勃洛克正是借此发挥,高喊出:“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的诗句。他把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及其灵感说、迷狂说融为一体,表示要通过自己的诗作把世间万物化为真、善、美的最高“理念”,从而达到“亘古长存”的永恒世界,“把空虚变成现实”,这里的“现实”,其实是指超验的精神世界的。为此,他不惜在悲观、迷惘的世纪末的噩梦中窒息而死。作为象征主义的一员,勃洛克的诗作表现出了那个时代步入“象牙之塔”的诗人们共同的逃遁现实,追寻虚幻的未来世界的心态。因而在诗中他幻想,时过境迁,只有在遥远的将来,才会遇到“快乐的青年知音”,会从他的诗作中理解他狂放与阴郁、欢乐与悲观相交加的心理,重新审视他所生活的动荡时代,称赞他是黑暗岁月中“吉祥和光明的产儿”、“自由和胜利的骄子”。这既表现出诗人不满于现实的激情,也反映了象征派诗人共同的思想特征: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只有那朦胧的精神彼岸才是真实的、美好的,因而不惜“疯狂”地,象柏拉图认定的陷入迷狂状态、神灵附身的诗人那样,用诗作寄托自己的情思,在虚构的神秘世界中求得永恒。
 《啊,我要疯狂地生活》通篇采用对比的手法,诗人自比为阴郁的疯人,却满怀美好的创作欲望,要把“无人性的变得富有情理,/把空幻变成现实”;同时,寄希望于以“快乐的青年知音”为代表的未来读者,期望他们会从阴郁被窒息而死的诗人身上看到光明、自由的闪光。正如勃洛克的妻子谈到过的:“在勃洛克身上存在着的绝望和悲观,就是光明和欢乐的源泉。”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情绪连为一体,颇具辩证的思想和神秘主义哲学色彩。该诗意向鲜明,语言真诚、明快,应和“疯狂”二字,给人以一吐为快的感觉,一扫诗人以往诗作中神秘、朦胧的格调,体现了诗人创作的另外一种风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