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商承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商承祚1902—1992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祖籍东北铁岭,隶正白旗。 商承祚
商承祚
商承祚1902——字錫永,號契齋,室名已廎古先齋,廣東番禺人,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 生。1921年去天津,拜羅振玉爲師,鑽研甲骨文、金文。1923年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當研究生,未畢業,1925年被南京東南大學聘爲講師,專講甲骨文。1927年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講甲骨文字及鐘鼎文字研究、古器物銘釋等。1930年回北京,在女子師範大學(後將男、女合併爲北平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教授。1933年秋,任金陵大學教授兼中國文化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從事甲骨文、金文及古文物資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1941年夏,辭金陵大學教職,去重慶。先後在重慶鹽務總局、貴州鹽務分局,任幫辦秘書。在重慶鹽務總局時,兼任齊魯大學、東吴、滬江大學聯合法商學校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辭貴州鹽務局職,任四川教育學院、重慶大學、重慶女子師範學院(兼系主任)、重慶朝陽學院等校教授。1948年秋,回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授。1949年任私立珠海大學教授,兼校務委員會委員,不久回中山大學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選爲第三届、第四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届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民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廣州市文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語文學會會長。編著有《殷墟文學類編》、《福民所藏甲骨文字及考釋》、《殷契佚存附考釋》、《十二家吉金圖録》、《渾源彝器圖》、《古代彝器僞字研究》、《說文中之古文考》、《長沙古物聞見記》等。 商承祚1902—1990年字锡永,号弩刚、蠖公、契斋。 古文字学家。 广东番禺人。 幼承家学, 后师事罗振玉,研习甲骨文。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 后历任南京东南大学讲师, 北京师范大学、 金陵大学、 齐鲁大学、 东吴大学、 沪江大学、 联合法商学院、 四川教育学院、 重庆大学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 广州语文学会会长。 著述有 《殷墟文字类编》、 《殷契佚存及考释》、 《殷墟文字考》、 《十二家吉金图录》、 《浑源彝器图》、 《石刻篆文编》、 《说文中之古文考》 等。 商承祚中国古文字学家。1902年生,1991年卒。广东番禺人。1921年起,师从罗振玉研究甲骨文、金文。1925年任东南大学讲师。1927年任中山大学教授。20世纪30年代以后,先后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任教授。1948年返回中山大学任教,直至1991年去世。其主要著作有:《殷墟文字类编》(1923)、《福氏所藏甲骨文字》、《殷契佚存》(1933)、《十二家吉金图录》(1935)、《浑源彝器图》(1936)、《古代彝器讹字研究》(1933,《金陵学报》3卷2期)、《长沙古物闻见记》(1939)、《长沙出土楚漆器图录》(1955)、《石刻篆文编》(1957)。 商承祚(1902~1992) 廣東番禺人。字錫永,號駑剛,别署蠖公、契齋。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 (1902)。清季探花商衍鎏子。幼承庭訓,秉賦特異,耽於書道及文字學。早歲拜學羅振玉門下,攻讀於羅齋,坐擁書城,摩挲殷龜、周鼎,遍習漢印、唐楷。研習既廣,書藝益進,成就愈顯,弱冠即有《殷墟文字類編》名世,王國維為之序。尋為北京大學研究生,未卒業即受聘任南京東南大學講師,繼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南京金陵大學教授、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後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古文字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分會主席。商氏深通金文、小篆、秦隸,兼擅楷、行、草,鐵筆亦負盛名,譽載海内外。著有《契齋古印存》八册、《渾源彝器圖》、《殷墟文字待問編》十三卷、《殷墟文字類編》十四卷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