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调拨shāng pǐn diào bōперемещéние (распределéние) тов ров商品调拨社会主义商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有计划的商品流通。包括商业部门内部各系统之间、商业系统各级批发企业之间以及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商品买卖。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地区在产品数量、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彼此又需要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这样,客观上形成了商业部门内部有计划组织商品流通的必要性。为了有计划地分配商品资源,商业部门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商品在全国各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进行合理安排,确定各地区之间的商品调出调入关系。调出,表现为商品供应; 调入,表现为商品购进。调出、调入是各地区之间的物资调剂,两方根据国家制定的调拨价格结算。各批发企业的商品供应和商品购进,则是实现调出调入指标,从而实现市场商品资源分配计划的执行过程。 商品调拨 商品调拨商业部门内部各业务经营环节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商品分配指标为依据的商品购销活动。一般在商业批发企业之间进行。在分配式集中型商品流通体制下,商品调拨反映了商业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经济关系。其基本内容是: 商业行政或经营管理机构按一定的政策原则,有计划地分配货源,确定供货指标和作价办法,供货方按规定的指标和价格将商品调往收货方。供货方表现为商品调出,收货方表现为商品调入。在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除了少数几种指令性计划商品仍按分配指标进行调拨供应外,多数商品的调拨都按一般的购销关系灵活处理,灵活作价。商品调拨作为商业内部批发环节的一种主要形式,要处理好以下矛盾: (1) 产销区矛盾。即生产地区和销售地区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产区需要与销区需要的关系,做到产区与销区兼顾; 另一方面,要适销对路,使产区调往销区的商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花色、档次、价格等方面都适合销区的需要。(2) 批批矛盾。即批发企业与批发企业之间的矛盾。批发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在分配式调拨模式中,按一、二、三级批发站的次序层层调拨,通过批发体制改革打破了“三固定”(固定供应区域、固定供应对象、固定作价办法) 模式后,大中小批发企业之间都以平等关系进行横向经济交流,为搞活批发商品流通创造了条件。但是,这并不排斥在系统内的批发企业之间开展商品调拨的经济活动。商品调拨作为指令计划管理的重要形式,对宏观调节商品供求在时间上、地区上的矛盾,有其特殊的作用。 ☚ 选购 商品合理流向 ☛ 00006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