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营学研究不同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经营规律的科学。它既属于经营学的分支学科,又属于商业经济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商品流通过程是成千上万种商品川流不息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商品的产销情况和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它们自身的自然属性等的不同,决定了它们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其个性的一面。其共性的一面,是商业经济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的商业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而其特殊性的一面,则是商品经营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经营学是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商品流通的影响,来研究不同商品在流转过程中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特殊性,揭示不同商品的流转规律的个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商品经营总论,包括商品经营的作用及原则,经营环节与经营方式,经营决策、计划及经济合同,经营分工与经营范围等; (2)商品经营分论,包括粮食经营,棉花经营,土副产品经营,蔬菜经营,生猪经营,药品经营,日用工业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废旧物资经营等; (3) 商品经营与商品经营管理的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商品经营学的理论和研究的任务有所不同。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它是以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其任务是:(1)探索各种商品的流转特点,为确定不同商品的经营方针、政策、渠道、方式和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2) 总结社会主义商品经营的历史经验,提出提高各种商品经营的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3)研究国外商品经营的情况和问题,借鉴有益的经验。 商品经营学是一门新学科,在国外发展较快,一些大学、研究院相继开设了有关课程和系、科。在国内,则处于初创阶段。1979年,全国高等财经教育会议确定了商品经营学的学科建设计划。 阅读书目: 《商品经营学概论》周秀淦、边长太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 〔参〕 经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