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会计学研究应用于商业企业的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会计学的分支学科。 商业会计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全面地、综合地、连续地、系统地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机和检查,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商业会计学 (Commerce Ac-counting) 应用会计学和会计学原理提供的理论和方法,以社会再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为研究领域,以商业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和会计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学科任务是为商业会计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商业会计学研究的特殊矛盾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周转及其结果,即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过程或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商业会计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商业会计学的对象和任务; 商业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 商业会计核算的内容、特点和方法;各种专业会计(粮食、棉花、食品、饮食服务等)的核算理论和方法;商品购进、销售、储存等环节的核算方法; 商品流通费用与财务成果的核算方法; 商业会计的主要指标及指标体系; 商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及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商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和方法; 商业会计的检查、分析、控制等。 商业会计是部门会计发展的先驱,在会计学科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数学大全》一书中有关会计的论述,便是以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业簿记为蓝本,后来欧美各国的会计理论亦多受商业会计的影响。 我国明末清初出现的“龙门帐”,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复式帐法的产生,另一方面也表示我国商业会计的开端。十八世纪中叶,在商业中流行的“三脚帐”、“四脚帐”、“登销扎采帐”则表现了我国复式帐法和商业会计的发展。 本世纪初,我国会计学家谢霖、潘序伦引进西式簿记,徐永祚先生改良中式簿记,对于我国商业会计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1920年,余天栋、徐世觉合著的《实用商业簿计》与1922年杨汝梅所著《新式商业簿计》,是我国最早研究商业会计学之专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引进了“苏维埃贸易会计”。1953年,立信会计学社翻译出版了К·Ю·吉维恩克(К.Ю. Дельвинг)与В·Д·沙格洛夫(В.Д.Соколов)合著的《苏联商店会计》 (《Вухгалтерский учёт вмагазине》)。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翻译出版了 Н.И.依里因(Н.И.Ильин)著 《苏维埃贸易会计核算》(《Вухгалтерский учёт в со-ветской торговле》)等著作,为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商业会计学奠定了基础。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会计学,我国商业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创立、推广、使用和发展了新的复式记帐法 (增减记帐法); 许多商业会计学者著书立说,推动了我国商业会计学的发展。1961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商业会计核算》 被指定为全国高等财经院校教科书。1981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商业会计学》被指定为全国高等商业院校教科书。这两本教科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建国以来商业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运用,1980年,由湖北、上海、天津、辽宁、江西等财经学院倡导并组建了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商业财会研究会”,该学会定期举行年会,从事商业会计的学术研究、探讨与交流。 阅读书目: 《商业会计学》(上、下册)金中泉等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商业会计学》侯文铿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商业企业会计》李大诚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