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Shāng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河北之承德、景县、黄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长治,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仡佬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注云:“黄帝之昆孙,以地为氏。”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遗山先生文集》 云: “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后由地名而为国,为族。 ❷ 《姓氏考略》 又注: “或谓纣贤臣商容之后。” ❸郑樵则云:“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毫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始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元 (玄) 鸟陨卵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❹又注: “又秦有卫鞅,本卫公子也,封为商君,子孙亦以商为氏焉。” ❺或为殷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 注云: “(商丘)本姓殷,避宣讳改为商氏。”此之“宣讳”,不知确指何人。 ❻或为满族商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望出汝南、濮阳。 春秋时鲁有商瞿,仲尼弟子; 宋代有商飞卿,临海人,工部郎中; 明代有商大节,钟祥人,右副都御史; 清代有商盘。 商shāng❶販賣貨物的人。班固《西都賦》:“商修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規矩。”杜篤《祓禊賦》:“王侯公主,暨乎富商。” ❷計量,考慮。見“商度”。 ❸五音之一。王褒《洞簫賦》:“故吻吮值夫宮商兮,龢紛離其匹溢。”馬融《長笛賦》:“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又秋。陰陽五行説,秋、商屬金。班昭《蟬賦》:“融風被而來遊,商焱歷而化往。” ❹古縣名。見“商洛”。 ❺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滅夏後建立的奴隸制國家。蔡邕《述行賦》:“迄營邑而增感歎兮,慍叔氏之啟商。”商,商朝之遺民。 商 商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古人以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 宫 角 ☛ 商 《说文》:“商,从外知内也。”商,估量。《易·兑》:“商兑未宁。”《释文》引郑玄注:“商,隐度也。”1.通“賞” shang 〔例〕 《尚书·费誓》:“我商赍尔。”于省吾《新证》:“金文‘赏’每作‘商’。”商,赏赐。商通“赏”。 商,书母、阳部;赏,书母、阳部。书母双声,阳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章” zhang 〔例一〕 《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王念孙《杂志》:“引之曰:商,读为章,章与商古字通。太师掌教六诗,故曰审诗章。”诗商,诗章。商通“章”。 〔例二〕 陶潜《圣贤群辅录》:“少府东莱曲城王商。字伯义。”注:“《后汉书》作‘王章’。” 商,书母、阳部;章,章母、阳部。书、章旁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常” chang 〔例一〕 《广雅·释诂》一:商,常也。”王念孙《疏证》:“常、商声相近。”《墨子·经说》上:“生,楹(形)之生,商不可必也。”孙诒让《间诂》:“商,疑当为常。”商通“常”。 〔例二〕 《史记·苏秦列传》:“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坂之塞。”商坂,《战国策·韩策》一作“常坂”。商通“常”。 商,书母、阳部;常,禅母、阳部。书、禅旁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唐” tang 〔例一〕 《汉书·郊祀志》下:“于是作建章宫,……其西则商中,数十里虎圈。”商中,《史记》作“唐中”。宫苑名。商通“唐”。 〔例二〕 《韩诗外传》六:“昔揖封生高商,齐人好歌。”高商,高唐,齐地名。商通“唐”。 商,书母、阳部;唐,定母、阳部。书、定准旁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倉” cang 〔例〕 《大戴礼记·夏小正》:“有鸣仓庚。仓庚者,商庚也。商庚者,长股也。”商庚、仓庚,鸟名。商通“仓”。 商,书母、阳部;仓,清母、阳部。书、清邻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6.通“田” tian [例] 《吕氏春秋·执一》。“吴起谓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作“田文”。商通“田”。 商,书母、阳部;田,定母、真部。书、定准旁纽双声,阳、真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商读音sh·ang(-),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式羊切,平,阳韵。 ❶经商;贩卖货物。 ❷商人。 ❸商量。 ❹五音之一。 ❺古朝代名。 ❻姓。 上一条: 丧 下一条: 伤 商shǎng❶估量(由外测内)。例:把瓜摇~了一下,里边呼雷了,坏了,吃不成了! ❍ 奸~者卖货,往往表里不一,外边好搭皮苫面,里边瞎,竟是些滥~子货! ❷计时单位,一刻叫一商。例:稍停~一会儿,我就来了。 ❍ 这会儿人忙~过不来,等~一会儿。 《说文》:“商,从外知内也。”王筠句读:“谓由外以测其内也。”《集韵》:“商,刻也。” 商〔shang〕 shangd. 商标 〔shang biao〕 shangdbiaod. 商店 〔shang dian〕 shangdjanb; pub zit. 商量 〔shang liang〕 jid pud:你俩~什么?mex oub leb jidpud ghob nhangb? 商品 〔shang pin〕 shangdpint. 商人 〔shang ren〕 nex chudsend yib. 商业 〔shang ye〕 shangd niel. 商{}四5695形湿;润湿。中原官话。河南洛阳、孟津、新安、洛宁。◇ 清同治六年《河南府志》:「雨入地谓之~,盖湿字平声。河南无入声,故读湿为~。」1917年《洛宁县志》:「雨泽谓之~。」   商shāng❶朝代名,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由汤所建。 ❷做买卖的人 △ 儒~∣~贩。 ❸买卖商品的活动 △ 经~|~场。 ❹讨论 △ ~量∣协~。 ❺除法运算的得数。 ❻姓。 【注意】下边“冂”里不要写成“古”。 商shāng
商❶交换意见:~量︱~计︱~洽(qia)︱~榷(que)︱~谈︱~讨︱~议︱~酌(zhuo)︱~妥︱~兑(dui)︱~定︱筹~︱协~︱磋(cuo)~︱洽(qia)~︱婉(wan)~︱面~︱相~︱会~。 ❷买卖货物:~标︱~场︱~船︱~贩︱~店︱~队︱~港︱~人︱~贾(gu)︱~行(hang)︱~埠(bu)︱~号︱~品︱~务︱~情︱~业︱~会︱~团︱~约︱业~︱经~︱通~。 ❸商人:~旅︱厂~︱奸~︱牙~︱坐~︱小~︱私~︱行(xing)~︱客~︱外~︱盐~︱士农工~︱工农~学兵。 ❹除法中的得数:~数︱十六除以八的~是二。 ❺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❻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参(shen)~。 ❼朝代名,汤灭夏后建立,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商shāng❶ 朝代名:商代│殷商。 ❷ 主要从事买卖货物这一职业的人:商贩│富商│客商。 ❸ 主要从事买卖货物的经济活动:经商│通商│商业。 ❹ 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数:商数。 ❺ 讨论,交换意见:商讨│协商。 ❻ 古代五音之一:商调。 ❼ 姓。 商(1次) 指音乐中的宫商韵律。啓棘宾~《天》 另见〔勞商〕〔清商〕 商shāng“商”应为“帝”之误。《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姜亮夫校注说:“《天问》棘宾商三字义当与《山经》同,棘读为极,《说文》:‘栋也。’栋者,屋之最上,故引申为至上至高至极之义。商字古文与帝字形近而误。则启极宾帝,即《山经》之‘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之意’。”其他如刘永济、金开诚、高亨等虽对“启棘宾商”整句话理解有异,但均认为“商”为“帝”之形误。 商shang商标 商埠 商场 商城 商船 商店 商调(diao) 商定商队 商兑 商贩 商港 商贾(gu) 商海 商行(hang) 商号 商会商机 商计 商家 商检 商交 商界 商量 商旅 商贸 商品 商洽 商情 商榷 商人 商厦(sha) 商谈 商讨 商亭 商团 商务商业 商约 商战 商酌 包商 厂商 筹商 磋商 港商 官商 会商 奸商 经商 客商 面商 洽商 情商1 券商 儒商 书商 私商 台商 通商 外商 婉商 相商 协商 盐商 殷商 招商 智商坐商 商标法 商标权 商标学 商调函 商品房 商品稿 商品化商品粮 商品率 商务通 商学院 商业部 商业局 商业片 商业区商业网 商业性 工商业 没商量 小商品 开发商 农工商 赞助商商品储备 商品积压 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 商品流通 商品生产 商品脱销 商品销售 商品信息 商品质量 商业部门 商业大厦 商业机密 商业利润 商业企业 商业网点 商业系统 商业银行 商业职工 协商解决 招商引资 电子商务 假冒商品 紧俏商品 伪劣商品自选商场 半工半商 下海经商 商品交易会 商业性演出 集团控购商品2 假冒伪劣商品 商业经济管理学 商shāng商量:王夫人听了,便~之于贾政。(二三·512)凡事必~必议,不敢恃才自专。(六五·1583)
商shāng商❶行曰商,處曰賈。《周禮·天官·大宰》: “以九職任萬民,……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鄭玄注: “行曰商,處曰賈。” ❷通物曰商,居賣物曰賈。《周禮·地官·司市》: “以商賈阜貨而行布。” 鄭玄注:“通物曰商,居賣物曰賈。” 《易·復》:“象曰: 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鄭玄注: “資貨而行曰商; 旅,客也。” (《通德堂經解》) ❸猶“量”。《禮記·曲禮下》: “凡祭宗廟之禮,……槀魚曰商祭。” 鄭玄注: “商,猶量也。” ❶隱度。《易·兑》: “九四,商兑未寧,介疾有喜。” 鄭玄注: “商,隱度也。”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心宿 > 商 商 shāng 商shāng旧时北京古书店开明书局货价暗码,谓数目二。参“开、商、丰、年、瑞、明、聚、海、上、财”条。 商 商春秋诸侯国宋的别称。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国语·吴语》:“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韦昭注:“商,宋也。” ☚ 春秋诸侯国宋 天汉 ☛
☚ 邯郸 商 ☛ 商积←→商jī ← → shāng积:乘积的简称。 商:除法运算的得数。 【例】 5乘以2. 积是10。10除以5,商是2。 商shāng〖名词〗 一、指商人(3)。《货殖列传序》: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工匠制成器物,商人流通货物。《货殖列传序》:商不出则三宝绝。——商人不往来三宝就断绝。《岳阳楼记》:商旅不行。——商人和旅客不能坐船航行。 二、五音之一(2)。《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引用商音,刻画羽音。《秋声赋》:商,伤也。——商音就是伤的意思。 三、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春秋宋国建都于此,亦指代宋国(1)。《子鱼论战》:天之弃商久矣。——上天抛弃我们宋国已经很久了。 四、古地名。在今陕西商县东南(1)。《屈原列传》: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 五、指商朝。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前十一世纪,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9)。《臧僖伯谏纳郜鼎》:武王克商。——周武王战胜商朝。《王孙满对楚子》:鼎迁于商。——鼎迁到商朝。《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迁于夏、商,或数千岁。——发展变化到夏朝、商朝,有的已经几千年了。
商shāng〖动词〗 估量,考虑(1)。《进学解》: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至于考虑财禄的有无,计较官职的高低。 商shāng❶ 计量,计算。《汉书·食货志上》:“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功利得幸于上。”韩愈《进学解》:“若夫~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财贿:指俸禄。亡:通“无”。庳:同“卑”,低。) ❷ 商量,计议。《后汉书·宦者传论》:“成败之来,先史~之久矣。”《新唐书·李吉甫传》:“亦请一切~定。” ❸ 做买卖。《韩非子·五蠹》:“其~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浮靡之财。” ❹ 做买卖的人,商人。《吕氏春秋·慎大》:“农不去畴,~不变肆。”(肆:市场,店铺。)《韩非子·五蠹》:“官爵可买,则~工不卑也矣。” ❺ 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陶潜《咏荆轲》:“~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欧阳修《秋声赋》:“故其在乐也,~声主西方之音。” ❻ 秋季。古代以商调与秋季匹配。《楚辞·七谏·沉江》:“~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李白《登单父半月台》:“置酒望白云,~飙起寒梧。” ❼ 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左传·昭公元年》:“故辰为~星。”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参:星宿名。) ❽ 朝代名。约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公元前十一世纪。成汤所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又为春秋时宋国的别称。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裔于宋。《国语·吴语》:“乃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鲁之间。” 商*shangC9CC ❶生意,买卖:~业/经~/通~/~贸组织。 ❷作生意的人:客~/布~/皮货~。 ❸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讨论、研究:~量/~讨/协~/有事相~。 ❹算术中指除法运算的得数:九被三除,~数是三。 ❺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二音,相当于简谱的“2”。 ❻〈文〉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❼古朝代名。约公元前17世纪为成汤灭夏所建,至公元前11世纪纣王时为周武王所灭。 ❽姓。 朝代 朝代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贩卖 贩卖贩售 贩贸 贩沽 贩酤 贩易 贩鬻 买贩 捣腾 贩卖粮食:贩粜 贩粮 贩卖鱼虾之类的:贩鲜 经商,贩卖货物:商(~务) 贩卖走私物品:贩私 贩卖色情物品:贩黄 贩卖人口:鬻口 抢劫贩卖人口:掠卖 经商贩卖:征商 贾贩 耕货 担货贩卖:负贩 运销,贩卖:迁易 往来贩卖:游贩 串游贩卖:盘卖 辗转贩卖:转贩 私自贩卖:私售 居积贩卖:居贩 非法贩卖:盗贩 (商人买进货物再加价卖出以获取利润:贩卖) ☚ 销路 转卖 ☛
计算 计算算(~~;算计;算刻;~式;~法;~题;~错;合算;称算;推算;攒算;演~;心~;口~;积~;笔~) 稽 商(商算) 调 酬 度(度算;究度) 筹 赀(赀计;赀算;所费不~) 合(~价;~钱) 笇 章度 计数 计料 计会 称计 心计 课计 盘量 称数 计算量度:维 起度 计度 计量 企业经营的考核计算:搂(搂算) 核计 理算 磨算 稽算 核计费用:校緍 企业经营上的核查计算:核算 核算数目:计算 检查核算:查算 查考核算:勾稽 国家、机关、单位等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的计算:预算 对收支的大概预算:概算 执行预算结果的年度会计报告:决算 销算 盘算,计算:盘计 运筹计算:运算 全部计算在内:悉数 殚筹 满打满算 表示不计算在内:除非 除外 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除掉 除了 不会算:算不了 (运用数学方法根据已知数把未知数求出来:计算)
另见:筹划 推测 推知 数字 ☚ 计算 筹算 ☛
商人 商人商(商家;商民;商估;私~;布~;盐~) 贾(贾人;贾客;贾儿;商贾;贝贾) 估 市户 市侩 市井(市井人) 商人的贱称:贾竖 各种商人:坐贾行商 行商坐贾 参加同业商行的人:行人 市肆中的商人:市贾 市肆中人,商人:市人 往来各地贩卖东西的人:贩子 贩夫 贩儿 贩客 贩徒 客商 客人 商客 货客 贩卖妇女的贩子:贩水客人 流动的商人:商旅 流动贩买的商人:商旅 行商 行贾 行贩 负贩 稗贩 游商 游贾 游估 估客 成群结队的行商:商队 在固定地点营业的商人:坐商 坐贾 开设店铺做买卖的商人:贾 善于经营的商人:良商 良贾 以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奸商 驵商 蠹商 唯利是图的奸商:市侩 国外来的商人:舶贾 外国商人:外商 (贩卖商品从中获利的人:商人)
另见:商业 商店 商品 经营 赢亏 ☚ 经营者 大商人 ☛
商量 商量商 讲 洽 评论 说道 思量 量衷 计会 计较 计校 计挍 谘诹 表示商量的语气:罢 啵 乎 商量和讨论事情:议事 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接洽 接头 共同商量:共商 合计 相谋 双方或多方共同商量:会商 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协商 协议议协 同对方协商以期解决有关问题:交涉(多方~) 当面商量:面商 当面鼓,对面锣 接洽商量:洽商 当面洽商:面洽 咨询商量:谘商 商量决定:商定 量定 反复商量:磋商 仔细商量:细商量 诚恳相商:恳商 好商量:好说(好说话) 商量妥当:商妥 说结 互不商量:各不相谋 无商量的余地:没有说的 (交换意见:商量)
另见:交换 意见 商讨 讨论 商定 ☚ 商量 商议 ☛
工商业 工商业浮末 末事 末产 末业 末作末伎 末技 淫末 工业:工(化~;军~) 各种手工业:诸作 丝织业:机行 制鞋行业:靴行 商业:商(~行;~情;~务;经~) 贾业 邑业 珠玉行业:韫怀
另见:工业 工人 制造 营业 买卖 商人 ☚ 行业 事业 ☛
商讨 商讨商(商议;商略;商榷;商榷) 酝酿酙酌 评议 扬榷 扬榷 榷论 研究 商讨公事:议事 彼此立场、观点相同的人在一起议事或共事:同道相谋 主张观点不相同的人,不能在一起议事或共事:道不相谋 谈论商讨:讲议 回信商讨:函商 在谈判或接受任务时提出条件与对方协商讨论:讨价还价 (商量讨论:商讨) ☚ 讨论 探讨 ☛
得数 得数值 相加所得的数:和(和数;总~) 合(合计) 相减所得的数:差(差数;差值) 测定或计算的数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值:误差 相乘所得的数:积(积数;乘积) 相除所得的数:商(商数) 未除尽而剩余的数:余数 (经运算所得的数:得数) ☚ 数字 倍数 ☛ 商 28.商(p520.2)义项三,书证二引唐·杜甫《杜工都草堂诗笺·二九·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作: “今兹商用事,余热亦己末。” 按:第二句“己”乃“已”字之讹。 ☚ 咡 售 ☛ 商shāng式羊切,平阳。 ❶估量;商校。《汉书·沟洫志》:“皆明计算,能~功利。” ❷经商,行商。《衡论·申法》:“仕则不~,~则有罚;不仕而~,~则有征。” ❸商人;商业。《白虎通·商贾》:“行曰~,坐曰贾。” ❹五音之一,代指音乐。见“宫商”。 ❺秋季,秋天。《楚辞·七谏·沉江》:“~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商〗 粵 soeng1〔傷〕普 shānɡ ❶ 計算,估量。許慎《說文解字》:「〜,从外知内也。」范曄《後漢書.循吏列傳》:「景乃〜度地埶。」(景:王景,人名。度【粵 dok6〔鐸〕普 duó】:量度。地埶:即地勢。) ❷ 商人,商業。范仲淹《岳陽樓記》:「〜旅不行。」 ❸ 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於現代樂譜上的「Re」,見第115 頁「音」字條。宋玉《楚辭.對楚王問》:「引〜刻羽,雜以流徵。」(引其聲而為商音,壓其聲而為羽音,夾雜流動的徵【粵 zi2〔止〕普zhǐ】音。) ❹ 星宿名。杜甫《贈衞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參星在西,商星在東,此出彼沒,比喻永不相見。)
商五音之一。肺音商,其音铿锵清肃,轻而促。 商❶五声之一。 ❷星宿名,即心宿。 ❸贝母的古称。 商中国古代继夏代之后出现的一个王朝。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国家。公元前14世纪中期盘庚迁都到殷,因此又称殷都。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纣统治残暴,被周武王联合各部诸侯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自焚,商亡。共传17世,31王,历时约600年。 商 030 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商部落首领汤灭掉夏朝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地处黄河下游,建都亳(今山东曹县南)。后来多次迁移,传到盘庚时,把都城从奄 (今山东曲阜) 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定居下来,历史上又称殷。农业发达,手工业能造酒,制造青铜器和白陶。共传17代,历31王,公元前11世纪,传到纣王时,被周武王灭掉。
商 世 系 表 一、汤以前商世系 
二、商王朝世系

☚ 夏 周 ☛ 商 商Shang中国历史上朝代名。存在于约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朝代。商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成汤灭夏以前称为先商;成汤灭夏至盘庚迁殷以前称为早商;盘庚迁殷以后称为晚商。 商族历史悠久。殷人讲述商族发祥史的时候总是从契开始,认为从契以后才有了正式的商族。契的时代约略与大禹同时,《史记·殷本纪》说契“佐禹治水有功”。相传契还被帝舜任命为“司徒”。相土是契以后商族的著名首领,相传“相土作乘马”(《世本·作篇》),是说他已经训练马作运输工具。商族发展到了王亥的时候,力量趋于强盛。王亥子上甲之时,商联合河伯部落打败了有易氏, 再经过报乙、报丙、报丁和示壬、示癸等几代人的努力, 商族已成为诸部落中的佼佼者。 成汤是示癸之子而继位为商王者, 又称为 “天(大) 乙”。为了准备灭夏, 成汤致力于方国部落间的联合。他对出身于有莘氏的伊尹非常重视,“举伊尹于庖厨之中, 授之政” (《墨子·尚贤》上篇), 使其“接天下之政, 治天下之民” ( 《墨子·尚贤》 中篇)。伊尹向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 《史记·殷本纪》),总结历史经验, 并亲自到夏朝察看情况, 又协助成汤处理军政大事, 为灭夏做出了贡献。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的时候, 成汤率众灭夏, 建立商朝, 以商为核心的方国联盟在广大中原地区占有了主导地位。成汤告诫诸侯,要他们象禹、皋陶、后稷那样“有功于民,勤力迺事”(《史记·殷本纪》),表明成汤已有了很高威望。 从成汤建立商朝算起,直至商纣王被周武王消灭,共历17世31王。在早商时期, 殷都曾经屡次迁徙。《尚书·盘庚》说: “先王有服, 恪慬天命, 兹犹不常邑, 于今五邦。”所谓 “于今五邦”, 指成汤至盘庚之时, 其都邑有5次迁徙。据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丁等9位商王皆“居毫(bo)”。一般认为这个亳都即今郑州商城。这以后的五迁情况是, 仲丁迁嚣 (或作隞)、河亶(dan), 甲迁相,祖乙迁庇(或说迁于邢),南庚迁奄,盘庚迁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盘庚迁殷。盘庚之后, 其弟小辛、小乙相继为王。小乙之子武丁是商代鼎盛时期的王。武丁年轻时曾受过民间疾苦, 经受过磨炼,所以继位之后能勤于政事。武丁在位59年,被尊为“高宗”(《尚书·无逸》),死后受到殷人的隆重祭祀。 自盘庚迁殷之后所开始的晚商时期的商朝很快达到了兴盛阶段。除了武丁之外,在相继为商王的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期, 商朝都有比较显著的文治武功。周公曾称赞说:“自殷王中宗,及高宗, 及祖甲, 及我周文王, 兹四人迪哲。” ( 《尚书·无逸》)武乙、文丁以及文丁子帝乙在位的时候商朝的军事力量颇强盛。商王文丁时期, 周族势力崛起。为了遏止周的发展, 文丁曾杀死周王季历。商王帝乙大规模对东方用兵。他在位的第十年九月曾率众和侯喜等从首都大邑商出发, 经雇、商、亳、攸、杞等地到达今淮河下游一带征伐人方,直到翌年五月才返回。过了五年, 帝乙再次征伐人方, 此外还曾用几个月的时间征伐盂方(今河南睢县南)。这些都表明经营东方是当时商朝注目之所在。商代最末一位君主称为帝辛( 《史记·殷本纪》说他名纣, 《竹书纪年》、《尚书·牧誓》说他名受),是一位很有天分的商王。他“资辨捷疾, 闻见甚敏, 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史记·殷本纪》), 但是其统治暴虐, 最后被周武王攻杀。帝辛死后,其子武庚禄父曾受封于周,“以续殷祀”,然而作为一个历史时代而言,帝辛之死则是商朝寿终正寝的标识。古本《竹书纪年》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所指商朝年数不知何所本,可能与事实相去不远。 商朝王系表 
在我国古代史上,商朝的地位十分重要。商的经济发展有了较高水平,其中尤以辉煌的青铜铸造最为著称。商的甲骨文字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独树一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甲骨文字所记载的商代史料非常丰富,使人们对商朝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古代文献记载的商朝历史以《史记·殷本纪》最为集中和可靠,很有参阅价值。 ☚ 夏 殷墟 ☛ 商 商朝代名。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 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汤灭夏以前称为先商; 汤灭夏至盘庚迁殷以前称为早商; 盘庚迁殷以后称为晚商。商族历史悠久,殷人讲述商族发祥史时总是从契开始,认为自契以后才有了正式的商族。契的时代大约与大禹同时,《史记·殷本纪》说契 “佐禹治水有功”。相传契还被帝舜任命为 “司徒”。相土是契以后商族的著名首领,相传“相土作乘马” ( 《世本·作篇》),即说他训练马作运输工具,商族发展到王亥的时候,力量趋于强盛。王亥子上甲微之时,商联合河伯部落打败了有易氏,再经过报乙、报丙、报丁和示壬、示癸等数代人的努力,已成为诸方国部落的强盛者。示癸之子汤,又称成汤、天 (大) 乙,是商朝的创建者。为了灭夏,成汤内修政治外联方国,“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使其“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 《墨子·尚贤》)。伊尹向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 《史记·殷本纪》),总结历史经验,协助成汤处理军政大事,并亲临夏都观察虚实。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成汤率众灭夏,以商为中心的方国联盟,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占有了统治地位 成汤告诫诸侯,要像禹、皋陶、后稷那样 “有功于民,勤力逎事” ( 《史记·夏本纪》)。自成汤建商,至纣王商灭,商王朝共历17世31王。在早商时期,殷都曾经屡次迁徙。据 《尚书·盘庚》 载:“先王有服,恪懂天命,兹犹不常邑,于今五邦。”即成汤至盘庚其都邑有5次迁徙。古本《竹书纪年》上讲: 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丁等9王皆 “居亳” (今郑州商城) 其后的五迁是,仲丁迁嚣 (或作隞),河亶甲,迁相,祖乙迁庇 (或说邢),南庚迁奄,盘庚迁殷。历史上盘庚迁殷影响最大。盘庚之后,其弟小辛、小乙相继为王。小乙子武丁是商朝鼎盛时期的王。武丁年轻时曾受过民间疾苦,多经磨砺,所以继位后能勤于政事。武丁在位59年,被尊为 “高宗” ( 《尚书·无逸》),死后盛享殷人祭祀。晚商时期,除了武丁,相继为商王的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等都有较著的文治武功。故周公赞道: “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 《尚书·无逸》) 武乙、文丁、帝乙在位之时,商王朝国力雄强,其统治地区远远超过了夏朝。但文丁时期,周族势力崛起,为遏止周的发展,文丁曾杀死周首领季历,而帝乙又大规模对东方用兵,兵锋曾 度达到淮河下流一 带的人方。经营、巩固对东方的控制已是当时商朝的既定国策。最后一位商王名帝辛 (又称纣或受)。纣王天赋颇厚,“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 《史记·殷本纪》),但他施政暴虐,最后被周武王攻杀。纣王死后,其子武庚禄父受周武王之封,“以续殷祀”,然而作为一个朝代而言,商纣王死即是商朝灭亡的标志。在中国古史上,商朝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经济发展有较高水平,其中以青铜铸造最为著称。商代甲骨文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独树一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甲骨文记载的史料是现代研究商代历史的可靠资料。 ☚ 夏 西周 ☛ 商 商公元前17—前21世纪Shang朝代名。是继夏朝之后的一个奴隶制王朝。复朝末年,夏王桀无道而失民心,商部落首领汤趁机灭夏,建立商朝。商朝前期,都城屡次迁移,到公元前14世纪时,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也称作殷朝。商朝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农业在商朝比较发达,是主要生产部门,商朝人已学会用多种谷类酿酒。手工业也有重大进展,能制造出比较精致的青铜武器和容器,有些可称为具有高度价值的艺术珍宝。这时,手工业和农业已有了初步分工,商业也有了初步发展,考古发现商代遗址中常常出土海贝,这就是最初的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在商代还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个非常腐朽残暴的统治者,他建筑了许多宫殿苑囿,作“酒池”、“肉林”,终日饮酒作乐。他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作“炮烙之刑”,把铜柱放在燃烧的炭火上,强迫违法者在铜柱上行走,犯人站不住,就倒在火里被活活地烧死。奴隶们不堪忍受这种暴虐的统治,常常逃亡,商朝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时泾水、渭水流域的商朝属国周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率兵伐纣,商朝统治者急忙调集大量奴隶开赴前线,但奴隶们非常憎恨商纣王,于是纷纷倒戈,致使商朝灭亡。据《史记》和《竹书纪年》记载,商朝从汤至纣,共传31王,历时496年。 商 朝 王 系 表 
☚ 二里头文化 盘庚迁殷 ☛ 商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居此。 商shāng❶商量。如:协商,商讨。 ❷商业。如:经商,通商,商贸。 ❸商人。如:富商,粮商。 ❹除法运算的得数。 ❺古代五音之一。 ❻二十八宿中的心宿。 ❼朝代名,公元前1711年~公元前1066年,汤所建。 ❽姓。 商中国历史上商汤灭夏后的奴隶制政权。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前16世纪,商汤灭夏,正式建立国家,定都于亳。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大都在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的黄河两岸,如: 隞(今河南荥阳东北)、相(今河南内黄东北)、邢(今河北邢台)、庇(今山东郓城北)、奄(今山东曲阜)等。约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273年,不再徙都。盘庚迁殷后的商朝,称之为“殷”。以后在武丁统治的50余年间,商王朝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他内修德政,外伐南北诸方,社会安定,邦畿千里,除黄河中游、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为其中心统治区域外,文化所及已南达湖南、江西,北达辽宁、内蒙古等。在广阔辖境内外,众多方国和部落多承认商王为其共主,接受商的封号,但有时商王与方国之间也不时发生战争。奴隶和奴隶主构成商朝的两大对抗阶级。 意识形态 商朝已有了完备的国家政权组织,实行王位世袭制度,制定刑法,加强军事镇压力量。祭祀和占卜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频繁而隆重。掌管祭祀和占卜的巫史,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商朝举行祭祀或丧葬活动时,除使用大量财物外,常常残杀奴隶以作人祭和人殉,从数人到数十人不等。 社会经济 以农业生产为主。石、骨、蚌器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黄河两岸的广大土地上,已种植了禾、黍、麦、稻、稷等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为酒的大量酿造提供了可能。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更加繁盛,饲养了马、牛、羊、鸡、犬、豕等家畜。手工业生产方面,青铜手工业最为突出,产品有食器、酒器、兵器、车马饰等。制陶业有所发展,有釉陶、白陶等。纺织业方面,已能生产出丝麻制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以贝币为主,并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铜贝。 文化艺术 创造出了甲骨文。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文字。商朝是目前中国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一个朝代。商朝历法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把一年分为12个月,又增置了闰月。在音乐方面,据认为商汤时已有了“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等乐章。至商末,有大鼓、钟、磬、管、箫、陶埙、石埙、铜铃、铜铙等乐器。 商朝后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帝辛(纣)统治时期,对内残酷剥削民众,对外发动战争,统治集团生活荒淫腐朽,导致众叛亲离,社会动荡不安。约前1027年,周武王联合各方国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与商纣王会战。纣王战败,自焚于鹿台,商朝至此灭亡。从商汤建国,历经大丁、外丙、中壬、大甲、沃丁、大庚、小甲、雍己、大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共传17世,31王。 商shānɡⅠ (商量) discuss; consult: 面 ~ discuss with sb. face to face; consult personally; 协 ~ consult; talk things over; 有要事相 ~。 I have important matters to discuss with you. Ⅱ ❶ (商业) trade; commerce; business; 经 ~ engage in trade; be in business; 通 ~ have trade relations; ~ 场如战场。Business area is a battle field. ❷ (商人) merchant; trader; businessman; dealer: 奸 ~ profiteer; unscrupulous merchant; 零售 ~ retailer; 批发 ~ wholesaler; 外 ~ foreign merchants; 盐 ~ salt dealer ❸ {数} (除法运算的得数) quotient: 微 ~ differential quotient ❹ {音} (古代五音之一, 相当于简谱的“2”) a not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 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❺ (朝代) the Shang Dynasty (c. 16th-11th century B.C.) ❻ (姓氏) a surname: ~ 鞅 Shang Yang ◆商标 trade mark; brand; 商标代理 agency of trademark registration; 商标法 the Trademark Law; 商标侵权行为 infringement upon trademark; 商标权 the trademark right; 商标设计 design of trademarks; 商标诉讼 action for trademark registration; 商标转让 trademarks transferring; 商埠 [旧] commercial port; trading port; 商场 market; bazaar; emporium; shopping arcade; 商船 merchant ship; merchantman; the merchant; marine; the mercantile marine; 商船队 shipping; merchant marine; merchant fleet; 商丛 quotient bundle; factor bundle; 商店 shop; store; 商定 decide through consultation; come to [make] an agreement; agree; 商兑 [书] discuss and consider; 商队 a company of travelling merchants; trade caravan; 商法 {律} commercial law; mercantile law; commercial act; law merchant; 商贩 small retailer; pedlar; 商港 commercial port; mercantile port; 商贾 [书] merchants; 商函数 quotient function; 商行 trading company; commercial firm; commercial house; 商号 shop; store; business establishment; corporate name; business entity; business unit; firm; 商环 quotient ring; ring of quotient; factor ring; 商会 chamber of commerce; 商检局 commod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bureau; 商界 commercial circles; commercial world; business circles; business interests; 商籁体 sonnet; 商量 consult; discuss; talk over; 商路 trade route; 商旅 a company of travelling merchants; trade caravan; 商模 quotient module; factor module; 商品 commodity; goods; merchandise; wares; 商品房 condo (minium); commodity house; commerial house; commodity apartment (building); 商品粮 commodity grain; marketable grain ; 商洽 arrange with sb.; discuss together; take up (a matter) with sb.; 商情 market conditions; conjuncture; business conditions; 商丘 a surname; {穴位} Shangqiu (Sp5); Shangqiu (a place in Henan Province); 商榷 discuss; deliberate; counsel; consult; 商群 {数} factor group; quotient group; 商人 businessman; merchant; trader; 商厦 commercial building; 商事 commercial affairs; 商数 {数} quotient; 商谈 exchange views; confer; discuss; talk over; negotiate; 商讨 discuss; deliberate over; 商图 quotient graph; 商务 commercial affairs; business affairs; 商务英语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商学院 business college; 商业 commerce; trade; business; 商业街 commercial street; 商业区 business district; commercial district; 商业网 trade network; commercial network; 商业性(的) commercial; 商议 confer; discuss; deliberate; 商用(的) commercial; 商域 {数} quotient field; field of quotient; 商誉 goodwill; 商约 commercial treaty; 商展 trade fair; 商战 commercial war; trade war; 商战风云 winds of business war; 商酌 discuss and consider; deliberate over; 商quotient 商(1)楚县名。《左传》文公十年记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后,楚成王任子西为“商公”。故城在今陕西丹凤县西5里。战国中期为秦所取,后为商鞅封邑。(2)音阶名。中国五声音阶之一。见于曾侯乙钟磬乐律铭文。 商❶古部落名。子姓。始祖名契。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自契至汤曾八次迁徒。活动范围在今黄河下游,即河南东部及河北、山东之间。传至相土时,势力发展到今渤海湾。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已具一定水平。契时曾协助禹治水有功,六世孙冥也善治水。冥之子王亥时,始用牛马挽车。传至汤,灭夏桀,建立商朝。自契至汤,历经十四世。 ❷朝代名。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汤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曾多次迁都。至盘庚时,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故商也称作殷。武丁时不仅“修政行德”,而且不断对外征伐, “邦畿千里”,成为商王朝极盛时期。农业较发达,有禾、黍、稷、麦、秜(稻)等谷物,并已用多种谷物酿酒。手工业已能铸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交换不断扩大,出现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交通工具有船和两轮马拉大车。传至纣,被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参考图63—78) 商shāng❶ 商鉴不远
❷ 共商国是|豪商巨贾|鸿商富贾|移商换羽
❹ 动如参商 商商,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籀文作 ,古文作 ,小篆作 。 或説从辛,丙聲,或增 “口” 作區别符號或裝飾符號。金文多有 “口”。文獻或用作地名、國名、星宿名,或指五音之一。又用作商業、經商之 “商”,引申爲估量、商討等義。卜辭或用作地名、國名、人名,又或用作樂舞之名。銘文多讀爲 “賞”,又或用作地名、國名、人名、音律名。提示: “商” 的構形意義難定,或據甲骨文字形釋爲樂器之形,或據金文字形疑本爲商星之名,但根據卜辭、銘文的用例似以前者近是。陶淵明詩云: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多聞闕疑,遭人而問。學術進步,必賴析疑推動。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 商dī,shì大篆上为“帝”表声,下为“口”,属形声字,本义为树根,根,本。嫡亲、嫡系、嫡传的“嫡”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本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i 阴平:滴(滴水成冰) 嘀(象声词,也读dí) 镝(金属元素) 阳平:嫡(嫡系) 镝(箭的尖头,鸣镝) 蹢(蹄子) shì 適(简化为“适”,适应) zhì 擿(同“掷”,横投也;另读tì,揭发的意思) zhāi 摘(摘录) zhé 谪(贬谪) 相关链接 1.商,甲骨文由辛、内、止合成。故“適”(简化为“适”)有到的意思。小篆将二者整合到一起。徐铉说:摘,“当从‘適’(施只切)省乃得音”。 2.《说文》中的“适”读音与“括”同(古活切),并非“適”之简化。今之适,以“舌”为声符,今古不宜混为一谈。
商shāng (甲) (金) (篆) 关于“商”字的理解:一说为形声字。《说文》根据小篆字形分解为内、口、立。“立”为“章”(zhāng)之省略,作声符;内、口表意。意为“从外知内也”。“章”与“商”同属转卷舌音,可表音。一说为象形会意字,“内”为祭坛形,上为薪火。这是商朝人祭天习俗的表现(参见《细说汉字》329页)。还有学者认为“商”是古代的奴隶集中营。其上为“辛”(省),表示刑具,代表奴隶(类似用法有“妾”、“童”);下为挖掘而成的大坑,用来关押奴隶。周围有看守,附近有物资交易的场所,后来这些人就成了“商人”(参见唐汉《汉字与两性文化》232页及《汉字字源》)。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āng 墒(墒情) 熵
168.趣談“商”字商,本來是一尊酒器,後借爲朝代名。商朝傳到了紂,紂荒淫無度,被周滅。商朝的遺老遺少們失去了俸禄,爲了餬口就去做生意,於是經商的商,就這樣傳下來,無商不活,是天經地義的。那個酒器就用“觴”來代替。
商 甲骨文; 甲骨文; 金文〈武征商〉; 篆shāng[象形,像酒器。(《説文》:“商,從外知内也。從冏。章省聲。”不確。商,甲骨文像“兩柱三脚”的古酒器,即“觴”本字,爲一個獨體象形字。省一柱,或下加口”,表示“商”是有口容器。篆文隨金文。湯滅夏桀,以其世居地商丘借用作爲國名〈商朝〉,後來盤庚遷都于殷〈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又被稱爲“殷”。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武征商,已確定爲公元前 1046 年1月20日〉。殷被滅後,那些遺老遺少們没了官職,又没了爵位,於是就去做買賣,這就是“買賣人”被稱爲“商人”的由來。在買賣過程中有討價還價行爲,於是交換意見被説成“商量”。商,古代五音之一,相當於簡譜中的“2”。又古星名,即“心”宿。又除法運算的得數〈商數〉,擬爲來自“經商分得的利潤”。口語中所説桀紂 〈不順利〉,原來是指夏商兩朝被推翻的君主“桀和紂”。)] 《詩經·大雅·文王》:“假哉天命,有商孫子。”(老天胸襟真寬大,殷商子孫來降服。)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元年》:“遷閼(yān)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爲商星。”(閼伯住在商丘,祭祀辰星,因爲商朝人的緣故,所以又把辰叫作商星。 楊伯峻注:大火即心宿,亦名商星,有星三顆,即天蠍座σ、α、τ三星,星宿二爲赤色一等星,故因名曰大火。) [西漢] 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咸待于郊。”(武王開進朝歌,商朝百姓都在城郊歡迎。) 商 shāng(11画)
  【提示】不要错写成啇。 *商shāng11画 亠部 (1) 交换意见;商量:会~|协~|~谈|相~。 (2) 买卖;商业:~场|~会|经~|通~。 (3) 做买卖的人;商人:~贩|私~|粮~|外~|奸~。 (4) 除法运算中的得数:八被二除的~是四。 (5) 用某数做商:二除八~四。 (6)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7) 二十八宿(xiù)中的心宿:人生不相见,动如参(shēn)与~。 (8) 朝代名,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成汤建立,后期又称殷。 商 商( ) 甲骨文合集36501,殷 丙午卜,在商,貞今日步于樂亡災。
 甲骨文合集21825,殷 乙丑, 子[卜], 貞丁 □商 。
 甲骨文合集24227,殷 乙酉[卜],[冎],貞王……自商……亡災。
 戍 鼎, 殷周金文集成2708, 殷 丙午, 王商(賞)戍 貝廿朋。
 盟商壺,殷周金文集成9491,殷 𥁰(盟)商。
 作册般甗,殷周金文集成944,西周早期 王商(賞)乍(作)册般貝。
 商卣,殷周金文集成5404,西周早期 商用乍(作)文辟日丁寶(尊)彝。

作父乙尊, 殷周金文集成5986,西周早期 商(賞) ( )貝。
 穆公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191,西周中期 隹(唯)王初女(如) ,廼自商自復還,至于周。
 魯士商𠭯簋, 殷周金文集成4111,西周晚期 商虘(𠭯)𠀠(其)萬年 (眉) (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亯(享)。
 秦公鎛,殷周金文集成268,春秋早期 秦公曰: 我先且(祖)受天令,商(賞)宅受或(國)。
 取膚匜,殷周金文集成10253,春秋 取 (膚) (上子)商 (鑄)也(匜), 用𧷽(媵)之麗𡛰, 子孫孫永 (寶)用。
 楚王酓章鐘,殷周金文集成83,戰國早期 楚王酓章乍(作)曾𥎦(侯)乙宗彝。 之于西 , 其永𠱾用亯(享)。穆商商。

距末, 殷周金文集成11915, 戰國 用差(佐)商 (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8,戰國 孔=(孔子)曰: “善才(哉)!商也,𨟻(將)可𡥈(學)𠱾(詩)矣。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2,戰國 徙商: 《𡢗(要)丘》, 又(有)𩐟。《奚言不從》,《豊又酉(酒)》。
商: 《高木》。訐商: 《𨾟□》。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45正,戰國至秦 己酉生子, 㝅(穀), 有商。 庚戌生子,武而貧。辛亥生子,不吉。
 秦印文字彙編 商庫。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對曰: “自復而足,楚將不出睢(沮)、章(漳),秦將不出商閹(於),齊不出……”
 漢印文字徵 高商。
 漢印文字徵 鞠商之印。
 郃陽令曹全碑陰,東漢 縣三老商量伯祺五百。
 孔羨碑,三國魏 並體黄虞,含夏苞商。降釐下土,上清三光。
 元纂墓誌,北魏 析瑶枝於扶桑,播番衍於商魯。
 段濟墓誌,隋 地接荆郢,商旅殷繁。
 諸葛亮祠堂碑,唐 尚父作周,阿衡佐商。 《説文》: “商, 从外知内也。 从㕯, 章省聲。 , 古文商。 , 亦古文商。 , 籀文商。 ” 許慎以“从㕯, 章省聲”來分析“商”的字形, 不確(或以爲从辛丙聲)。 然“商”字構意及本義究竟爲何,至今未有定説。
☚ 㕯部 句部 ☛ 商shāng甲骨文以来的会意字。上从䇂[愆(qiān)本字,象刑具。 罪过义],下从内。中期以后下内渐加口。内(或丙)即器座,刑具置上,象执法形,有权者。口象祭器,如周、吴等字后加口,表示经常祭祀。用为它的首都名称,也是它的国名,后成为朝代名。成汤(甲骨文作唐)灭夏代而建立商代(或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066年。后为周武王所灭。从盘庚起又称殷(yīn)代。转假借为动词,估量,引申为计议,商量。组词如:会商|协商。又引申为赏赐的赏,是赏的本字。西周将下面“口”改为贝(貝)。指与财贝有关,至小篆。又引申为商业,行贾(gǔ,卖义),买卖。也指做买卖的人。如:商人|富商。中古以后又用商字。如:经商。组词如:商业|商品。近代又用作除法中的得数,也叫商数。如:8被2除商数是4。又指用某数作商。如:2除8商4。 商★常◎常
shānɡ形声,甲骨文、金文、《说文》古文从辛,丙声,后繁化加口等部件;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商”。本义为古地名(在今陕西)、古国名(在今河南)、朝代名、姓等,假借为估量,由此引申为讨论、计议、买卖贸易、经商的人等。 【辨析】 以“商”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hānɡ:墒。商 (shāng)从外知内也。从㕯,章省聲。案:此字取内意,是展轉而从“㕯”之所从也。 商 甲 金 篆 隶shāng【析形】甲骨文字形像一个高大城楼的形象,甲骨文有“大邑商”的说法。金文字形增口旁。 【释义】最早见于甲骨文,作国家名。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在传世古书中,商多指商量、估量,引申为表示商业。商、贾常并称但有别,所谓“行商坐贾”,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 商业的“商”《说文》小篆字形作“ ”,《说文》:“ ,行贾也。从贝、商省声。” 字在古文字中又是赏赐的“赏”的异体。 【shape analysis】In Oracle, 商 (shāng, one dynasty in China)looks like the image of a tower. 【original meaning】Referring to discussing and estimating. 商 ☚ 章 爽 ☛ 00000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