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唯物主义史论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唯物主义史论丛普列汉诺夫著。写于1896年。在伦理思想方面,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阐述了人性、道德的基础、无产阶级功利主义等问题。揭示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性论在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指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环境和历史发展,又决定人性和“意见”。“当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影响他以外的自然时,也就使他自己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因此人性本身就有一个历史,要辨明这个历史,必须了解人是怎样影响他以外的自然的。”这不仅推翻了以不变的人性去说明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运动的谬论,解决了人和环境的矛盾,而且从动态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方面去论述人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重申了社会关系创造道德的观点,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说明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的阶级性,指出道德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和理性为转移的,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始终在道德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认为利益即社会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因为利益“是人类的经济关系所创造的。利益一旦产生,即以某种方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无产阶级道德的基础是对整体幸福的追求。随着历史进步,以社会幸福为基础的道德信念逐渐在人们思想中积淀,经过长期的过程,使为社会幸福的无私行为成为人的“本能”所具有的道德感情和道德观念。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历史辩证运动的结果。“历史运动的辩证法……使一个社会或一个阶级的为己的利益,在每一个人心中常常完全转变为大公无私和英雄主义。这一转变的秘密存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中。”因此,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是与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根本不同的。这些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