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高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高宗628—683即李治。唐代皇帝,公元649—683年在位。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帝位,改元永徽。永徽六年(655),废王皇后,立武后,贬逐元老重臣。显庆五年(660)起多病,以武后决百司奏事。在位期间,平定西突厥,东破高丽。永徽二年(651),始停秀才科。上元二年(675),加试贡士《老子》策。永隆二年(681),诏进士试杂文(即诗赋)两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此与贞观年间复试进士科目,仍以经义策论为主,是一个很大变化。 唐高宗 唐高宗见“李治”。 ☚ 李治 怀仁 ☛ 唐高宗 唐高宗见“李治”。 ☚ 李治 怀仁 ☛ 唐高宗 唐高宗628—683即李治,字为善,母为文德皇帝后长孙氏,太宗第九子。太宗长子承乾,四子泰,各树党羽,谋求皇位,势同水火。贞观十七年,太宗第五子齐王祐反,后败死。承乾谋引兵人大内,谋泄,被废为庶人。太宗认为,如立李泰,那就使人误以为皇位可以通过阴谋求得,且承乾和李治都难保全。如果立李治,则两人皆可保。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公元649年六月,李治即位,次年,改元永徽,立妃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无子,请立庶子李忠为太子,高宗许之。及武昭仪得宠,百般谗毁,高宗乃废王皇后为庶人。永徽六年(655),武昭仪被立为皇后。次年,废太子忠,立武后长子代王弘为皇太子。675年,武后杀太子弘,立次子贤为皇太子,旋被废。贤死,乃立哲 (即李显) 为太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然而自655年起多苦风疾,往后的二十八年,基本上是武后执政。杀了许多反对她的元老重臣,重修了 《氏族志》,灭了西突厥汗国,控制了整个西域。社会经济还是有所发展。683年,唐高宗李治死。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葬于乾陵。有子八人,女三人。 ☚ 唐太宗 武曌 ☛ 唐高宗628—683唐朝皇帝(649—683)。名李治,太宗第九子。初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在位初六年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办事多承贞观制度,号称“永徽之治”。曾命长孙无忌等修撰《唐律疏议》,以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永徽六年(655年)十月,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渐令武氏参决朝政。为此逼杀长孙无忌、贬逐褚遂良等一批大臣,并任用许敬宗、李义府等,打击关陇贵族集团,提高庶族地主地位。麟德元年(664年),与上官仪谋废武后不成,反为所制,朝政进一步为武氏专掌,宫中并称“二圣”,致使太子李弘、李贤相继被杀。弘道元年(683年)病死。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较为强盛,但因屡次派兵征伐西突厥,攻打百济、高丽,又经营西域,与吐蕃争夺安西四镇,致使战争频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唐高宗Tang GaozongGaozong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see李治(Li Zhi) 唐高宗628—683唐朝第三代皇帝,太宗第九子,名李治。初封晋王,遥授并州都督。授学于著作郎萧德言,受太宗慰抚,拜右武侯大将军。贞观十七年,皇太子李承乾谋杀魏王李泰未遂,事发,承乾被废,魏王泰亦受黜,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逝,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即位后,由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掌权。不久纳武则天入宫,升任昭仪。武则天旋与王皇后争宠,迫使高宗废王立武,遭致长孙无忌等强烈反对。但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迎合帝意,表示赞许,重臣李勣不置可否,结果武则天终于立为皇后,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先后被贬黜流放,唐初以来关陇集团势力遭受严重打击。随武则天而起的一批新兴势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不久,高宗因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主政,武则天遂开始参与朝政,进而决定国家大策,与皇帝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崩于真观殿,时年56岁。群臣上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葬于乾陵。天宝中改谥曰天皇大弘孝皇帝。 唐高宗628—683即李治。唐朝皇帝。字为善,小字雉奴。649—683年在位。太宗第九子。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被立为太子。太宗去世后即位。在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佐下严守太宗治国之策。永徽六年(655)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统治集团内部围绕废立皇后展开激烈斗争。反对立武后的贵族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相继被贬斥,显庆五年(660)因风眩头重,政事交由武后处理。时称他和武后为“二圣”。在位期间,国内人口增加,社会秩序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在对外关系上,东攻灭百济、高丽,西破突厥,势力进入中亚。后期阶级矛盾有所发展。死后葬于乾陵。 (参考图273) 唐高宗唐高宗尺牘 (局部) (唐·貞觀二年——弘道元年 628~683)大唐第三代天子。名治,字為善。太宗 (李世民)第九子。始封晉王,後立為太子。即位後,有文武名臣褚遂良、李靖、劉仁執等輔佐,繼承先帝鴻業,實現大唐三百年之極盛期。諸制度多成于其時,對日本、朝鮮影響甚大。廢王皇后,立太宗才人武氏為皇后,遂以禍國。乾封(666—667)間,命李勣伐高麗,平之。在位三十四年崩。廟號高宗。帝工書,雅善真、草、隸、飛白。北宋黄庭堅 《山谷題跋》 曰: “高宗筆法極清勁。”書迹有 <萬年宫銘>、<大唐紀功頌>、<孝敬皇帝睿德記>、<李勣碑>。《淳化閣帖》刻有其短篇八帖。所謂太宗書二十三篇中,或以為大半係高宗之筆。 唐高宗紀功頌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