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诗纪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作。八十一卷,共收录一千一百五十个唐代诗人的作品和评论资料,包括传记、遗文、碑志、石刻等,不少诗人作品和有关资料都赖以传世,对唐代诗人的研究颇有价值,常为后人引用。1965年1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明嘉靖四年洪楩刻本校印行世。 ☚ 苕溪渔隐丛话 文则 ☛ 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诗话与诗歌汇编。宋计有功编撰。计有功,字敏夫,号灌园居士,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或作邛州安仁(今四川邛崃东北)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以右承议郎知简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七年赴临安奏对,献所著《晋鉴》,擢直秘阁、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二十八年知眉州,后移知嘉州。为南宋抗金将领张浚从舅,曾长期参与张浚幕府。《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成书于计有功晚年,初刻于南宋宁宗嘉定甲申(1224)。其自序谓:“唐人以诗名家,姓氏著于后世,殆不满百,其馀仅有闻焉,一时名辈,灭没失传,盖不可胜数。敏夫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间捧官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老矣无所用心,取自唐初,首尾编次,姓氏可纪近一千一百五十家;篇什之外,其人可考,即略记大节,庶读其书,知其人。”可见其编纂此书,乃经过长期积累。凡唐代诗人,有名必录;既辑存诗歌作品,也收录诗歌本事及有关评语;如其人可考者,还撮述其世系爵里及生平经历。全书共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家,搜罗面极广,内容也相当繁富。编排体制系按人立目,首列帝王后妃,末列僧道、妇女、无名氏等,中间则大致以时代为序,但并不严格。也有一人而分列两处的,如白居易见于卷三八、三九,但于卷四九又重见,可能是编排时的疏忽。该书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一是辑集了大量诗歌作品,有许多唐代诗人诗作都是靠它流传下来的。这也为后世汇编唐代诗歌总集提供了基础。胡震亨编纂《唐音统签》以及后来清代编纂《全唐诗》,于该书均有所资取。即如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由于所传版本不同,也可供校勘之用。二是从数百种前人著作中辑集了大量有关唐诗的资料,对于研究唐代诗人生平及其作品具有重要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指出:“张为之书(按指《诗人主客图》)独藉此编以见梗概,犹可考其孰为‘主’,孰为‘客’,孰为‘及门’,孰为‘升堂’,孰为‘入室’。则其辑录之功,亦不可没也。”故该书历来为唐诗研究者所重视。但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所辑诗歌中,应制、奉和、陪侍、游宴、投献、赠答一类作品相当多,而反映社会现实、思想性强的作品却比较少,像杜甫不录《三吏》、《三别》,白居易不录《新乐府》、《秦中吟》,实为一大缺憾。而在所辑的资料中,又有不少涉及鬼神迷信、梦兆谶应等荒诞无稽的内容,未免精芜杂陈。此外,书中还有一些疏误,如“李元操之为隋李孝贞字,漫附开元中;僧隐丘《琪树诗》之为《丹阳集》中蔡隐丘诗,误去蔡字作僧;晋释帛道猷诗误作昙翼,列僧中”(《唐音癸签》);隋弘执恭误作唐人;王绩、王勣实为一人而误作二人;来鹄、来鹏实为二人而误作一人;卢渥名下出自《云溪友议》的材料误作出自《本事诗》等,均未免疏于考证。然而正如胡震亨所说:“亦其编录浩繁,故偶尔失检,不足为疵也。”(同上)《唐诗纪事》开创了兼收诗歌与诗话的编纂体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清人厉鹗编《宋诗纪事》,近人陈衍编《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陈田编《明诗纪事》、邓之诚编《清诗纪事初编》,今人钱仲联编《清诗纪事》,都是《唐诗纪事》的后继之作。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校勘本,巴蜀书社王仲镛校点本。 ☚ 葛常之诗话 苕溪渔隐丛话 ☛ 唐诗纪事 唐诗总集。八十一卷。宋计有功编撰。 计有功。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生卒年不详。邛州临邛郡(今四川邛崃)人。宣和三年进士。绍兴五年以右承议郎知简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绍兴七年入直秘阁都督府,翌年知眉州,后移知嘉州。计氏有感于唐诗日渐湮没,遂寻访有唐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等缮录而成此书。 全书收录诗人一千一百五十家,以皇帝后妃、宗室藩王居前,女作家殿后,其余则略按年代顺序排列。凡有唐一代诗人,有名必录;凡其人可考者,则均有小传。其最大特点是以诗系事,诗作多记所出,又兼收品评,但很少计氏本人的见解。许多不名于世的唐代作家,大量行将湮没的唐代诗歌,丰富的有关唐代诗人的资料,均赖此书得以流传、保存;某些比较重要的文献,如晚唐张为的《诗人主客图》等,也因此书而使后世得以窥其梗概。故此书对于研究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后代编辑唐诗总集和校勘唐诗也有重要的作用。 计氏之前,虽已出现过《本事诗》和《云谿友议》等辑录唐代诗人资料,以诗系事的著作,但大规模有系统地辑存作家、作品和有关评论而汇成巨帙,实滥觞于计氏。后世《宋诗纪事》、《明诗纪事》及近年出版的《清诗纪事》,都受到此书的影响。但此书于资料兼收并蓄,时或未加甄别,缺乏根据的记载(如说李白未成名时曾为县吏)和毫无价值的灵异、梦兆、琐事等文字所在皆有。此外,误收前代作家、将一人误作二人和误注引书等问题也不少。所录作品,应制诗、试帖诗和应酬诗不少,相对来说,现实意义较强的作品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王禧刻本,夺误颇多,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洪楩和张子立据此分别翻刻,明毛晋汲古阁本又据张本翻刻,并加校定。洪本即清平山堂本,《四部丛刊》本即据其影印。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的排印本,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参校汲古阁本、《全唐诗》等,并加新式标点。 《唐诗纪事》 唐代诗人及作品评论汇编。南宋计有功撰。八十一卷,共收录唐代诗人1150家。唐代作家作品到宋代有不少已湮没失传。计氏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而编纂此书。他搜采极广,凡唐代“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间捧宦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唐诗纪事》序)唐代诗人,只要有姓名者,均予辑录。他不仅广泛采取唐代诗人作品,还兼采诗评,并对诗人进行考证,记述诗人门第世系及生平经历。此书内容繁富,保存了大量唐代诗歌,为后世编纂汇辑唐诗提供了宝贵资料,对校勘唐诗也有重要价值,同时书中大量有关唐代诗人的材料,对研究唐代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也极有参考价值。但此书也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它所收录的作品,大多为应制诗、试帖诗以及投献应酬、流连光景之作,内容空泛,无多大价值。另外,书中也有疏于考证,误收作家作品等情况。有《四库全书》本。 唐诗纪事 敏夫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 间捧宦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老矣无所用心,取自唐初首尾,编次姓氏可纪,近一千一百五十家,篇什之外,其人可考,即略纪大节,庶读其诗,知其人。所恨家贫缺简籍,地僻罕闻见,聊据所得,先成八十一卷,且曰《唐诗纪事》云。 临邛计敏夫编,八十一卷。序云: 唐人以诗名家,灭没失传,不可胜数。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记、石刻、宦游四方,残篇遗墨,一联一句,悉收采缮录,凡一千一百五十家。篇什之外,其人可考,即略纪大节,庶读其书,知其人云。按,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外如王棨、庄南杰、李善夷、李咸用,诸并有集诗; 李康成、殷璠、芮挺章、高仲武之工品藻、而李、芮亦自有诗,并皆遗漏。又如李元操之为隋李孝贞字,漫附开元中; 僧隐丘《琪树诗》之为《丹阳集》 中蔡隐丘诗,误去蔡字作僧; 晋释帛道猷诗误作昙翼,列僧中; 皆当是正。亦其编录浩繁,故偶尔失检,不足为疵也。 宋计敏夫辑《唐诗纪事》八十一卷,一千一百五十家,采摭精详,序次整密,允谓笃志之士。然芮挺章编《国秀》,李康成编《玉台》二人皆有己作附载集中; 又殷璠《英灵》、高仲武《间气》,品藻之语,盛见援引; 而四子名士,开卷邈如。朝士如王棨,释子如寒山,羽客如吕岩,今皆有集行世,亦皆遗漏,可谓失之耳目之前。至如蒋奇童、薛奇童、徐晶、郑𫔧、 太上隐者、 君山父老诸家, 所选脱轶颇繁, 盖著述之难如此。 是集乃留心风雅,采摭繁富,于唐一代诗人或录名篇,或纪本事,兼详其世系爵里,凡一千一百五十家。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是书以存。其某篇为某集所取者,如 《极玄集》、《主客图》之类亦一一详注。今姚合之书犹存,张为之书独藉此编以见梗概,犹可考其孰为主,孰为客,孰为及门,孰为升堂,孰为入室。则其辑录之功,亦不可没也。惟其中多委巷之谈,如李白微时曾为县吏,并载其牵牛之谑,溺女之篇,俳偕猥琐,依托显然,则是榛楛之勿翦耳。 唐诗纪事唐代诗人作品评论汇集。八十一卷。南宋计有功撰。计有功(生卒年不详),字敏夫,号灌园居士。安仁(今四川大邑)人,一说邛州(治所在今四川邛崃)人。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身经“靖康之乱”,志在抗战。南渡后,长期任其从甥张浚幕僚。绍兴五年(1135)为右承议郎、知简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盐茶公事。绍兴七年,赴临安奏事,并献所著《晋鉴》,升直徽猷阁、提举潼州府路刑狱公事,改任直秘阁都督府书写机宣文字。绍兴二十八年知眉州,后移知嘉州。晚年闲居乡里,著书以终。《唐诗纪事》自序称书成于晚年赋闲之时,则当在南宋孝宗初年。 唐代诗极盛,但历经晚唐五代兵火之灾,资料大量散逸。宋人重视唐诗研究,计有功《唐诗纪事》应运而生。其自序云:“唐人以诗名家姓氏著于后世,殆不满百,其余仅有闻焉。一时名辈,灭没失传,盖不可胜数。敏夫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间捧宦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老矣,无所用心。取自唐初,首尾编次,姓氏可纪近一千一百五十家。篇什之外,其人可考,即略纪大节,庶读其诗知其人。所恨家贫缺简籍,地僻罕闻见,聊据所得,先成八十一卷,目曰《唐诗纪事》。”可见此书搜罗宏富,乃毕其一生之力。 全书分门纂列:第一、第二卷为帝王,第三卷前半部分为后妃诸王,而从后半部分起始,至第七十一卷止,以时为序,罗列各朝诗人,第七十二至第七十七卷为僧人,第七十八至第七十九为妇女,第八十卷杂收无名氏及国外新罗王、南诏大臣之诗,第八十一卷则为毛仙翁赠行诗。其书宗旨在于“纪事”,既知人论世,又有鉴赏品评等内容,有助于有唐一代诗史的考较,而主要不在理论的建树。其搜辑材料较系统,编纂诗人资料也颇全面,又收集了不少有关诗人诗作和诗歌流派的资料故事。但论其主要贡献,还在于保存了大量唐诗史料。许多诗人诗作,赖其收录而得以传世。有的已经亡佚的著作,如张为《诗人主客图》,赖其称引而保存概貌。故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云:“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它至今仍然成为研究唐诗者的必备参考之书。它还开创了断代诗话之体制,如清厉鹗《宋诗纪事》、王士禛《五代诗话》、陈衍《辽金元诗纪事》、今人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等,无不受其启迪。从另一角度看,总结唐诗的发展历史,也为宋诗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初刻于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前有刻印者王禧序,世称王禧刊本。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洪楩据宋本重加雕缮,有孔天胤序,后来《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流传较广。明代又有张子立刻本,据钞本翻刻,颇有错讹。毛晋汲古阁刻本、丁福保医学书局刊本,正据张本翻印,又不免承其谬误。今通行的有中华书局1965年排印本。 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撰。81卷。有中华书局65年点校本。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余家,内容极为繁富。唐代很多作家作品到宋代已日渐湮灭失传。计氏编撰此书的目的,主要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其编纂方法:按年代顺序分人编排,凡唐代诗人,有名必录。对每个诗人,凡事迹可考者,多具生平简历,使“读其诗,知其人”。对每一诗人的作品,或摘佳句,或录全篇,或记本事,或采轶闻,或列品评。其编纂原则主要是收集诗歌,采辑资料,述而不作。此书的价值和作用也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由于计氏的广泛采辑,很多不传于世的唐代作家和作品都赖以保存,对于编纂唐诗提供了条件,对校勘唐诗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说它“所重在录诗,故当时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二,计氏从数百种前人著作中搜集了大量有关唐诗的资料,对研究唐代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都有很大参考价值。如张为的《诗人主客图》现已遗佚,却“独藉此编以见梗概,犹可考其孰为主,孰为客,孰为及门,孰为升堂,孰为入室,则其辑录之功,亦不可没也”(《四库提要》)。此书也存在着一问题,如内容选择上对批判时政、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辑录的纪事资料漫无抉择,兼收并蓄,其中有不少神鬼怪异的记载;间有失于考订之处,如将隋弘执恭误作唐人;王绩和王勣原是一人,误作二人;卢渥条中的纪事出《云溪友议》,误注出《本事诗》等。 唐诗纪事诗总集。南宋计有功编。八十一卷。有功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宣和进士,曾官右承议郎、知州等职。为保存有唐一代诗作而编是书,自序云:“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共收诗人一千一百五十家,全书以人物为纲,按年代为序,诗人有小传,诗作多记所出。由于有功广泛采辑,有名必录,使诸多不名于世的唐代诗人及其诗作赖以保存。有关唐诗的研究资料也因之流传下来, 对研究唐诗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有宋嘉定刻本,明人洪楩校本。一九三六年,收入《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明嘉靖四年(1525)洪楩刻本校印。 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唐代诗人作品评论汇集。八十一卷。南宋计有功撰。计有功(生卒年不详),字敏夫,号灌园居士。安仁(今四川大邑)人,一说邛州(治所在今四川邛崃)人。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身经“靖康之乱”,志在抗战。南渡后,长期任其从甥张浚幕僚。绍兴五年(1135)为右承议郎、知简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盐茶公事。绍兴七年,赴临安奏事,并献所著《晋鉴》,升直徽猷阁、提举潼州府路刑狱公事,改任直秘阁都督府书写机宣文字。绍兴二十八年知眉州,后移知嘉州。晚年闲居乡里,著书以终。《唐诗纪事》自序称书成于晚年赋闲之时,则当在南宋孝宗初年。 ☚ 艺苑雌黄 苕溪渔隐丛话 ☛ 唐诗纪事唐代诗歌资料汇集。南宋计有功辑。八十一卷。收录唐代诗人1150家,辑其诗作的本事及品评,资料丰富。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排印本。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宋计有功(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计有功,字敏夫。湖南安仁人。生卒年不详。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五年秋七月戊子,右承议郎新知简州计有功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有功,安仁人。张浚从舅也。”郭印 《云溪集》有 “和计敏夫留题云溪诗”,从是可知计有功为南渡时人。计有功留心风雅、采摘繁富,对有唐一代诗人或录名篇,或纪本事,兼详其世系爵里,共一千一百五十家。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是书以存。其记录之功,盖不能没。可惜其收载芜杂不精,失于考据,以致有鱼目之讥。是书有宋嘉定甲申王禧刊本、汲古阁刊本、明嘉靖中杭州刊本、明嘉靖洪梗刊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刊本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刊本。 《唐诗纪事》tang shi ji shiChronicle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ry→Unknow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