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类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类函》

《唐类函》

《唐类函》凡200卷,明俞安期(字羡长)汇纂、明徐显卿校订。凡类书自唐人所撰,则删其重复,收而汇为一函,故取书名为《唐类函》。李维桢《唐类函叙》云:“往余取《艺文类聚》、《初学记》割裂而缀缉之,以便省览。时《北堂书钞》无所得,写本《白孔六帖》才一部,不忍割。友人俞羡长见之曰:‘吾当函四为一。’吾甚壮其志。……羡长既别去,数书相闻,志不衰沮,已谋之茅孝若、吴允兆、章元礼、胡孝辕诸君,自四家外,益以《通典》、《岁华纪丽》二编,凡十年而《类函》成。”《唐类函》分卷上卷下两大部分。卷上100卷,包括天部5卷,岁时部6卷,地部9卷,帝王部7卷,后妃部2卷,储宫部1卷,帝戚部1卷,设官部29卷,封爵部2卷,政术部18卷,礼仪部15卷,乐部5卷。卷下100卷,包括文学部7卷,武功部8卷,边塞部5卷,人部26卷,释部1卷,道部1卷,灵异部1卷,方术部1卷,巧艺部1卷,京邑部1卷,州郡部2卷,居处部6卷,产业部2卷,火部1卷,珍宝部2卷,布帛部1卷,仪饰部1卷,服饰部5卷,器物部1卷,舟部1卷,车部1卷,食物部4卷,五谷部1卷,药菜部1卷,果部3卷,草部2卷,木部3卷,鸟部4卷,兽部4卷,鳞介部2卷,虫豸部1卷。

《唐类函》的体例特点是:(一)唐诸人类书,以欧阳询之《艺文类聚》居其前,次徐坚之《初学记》,次虞永兴之《北堂书钞》,次白傅之《白帖》,又次则诗赋文章。《艺文类聚》居前不复加删,删者其后三书。(二)《通典》为杜佑所撰,虽云掌故之书,然每篇历举前代故实,以叙事为经,以分注为纬,亦类书体。如职官部,则四书合之而不备,《通典》独举而加详。兹取冠四书之前。若其叙事为经者,文势连络,不可约略,则删四书之复以存前。分注为纬者,各有段落可以条削,则删《通典》之复以存后。旨在取《通典》为经,而四书为纬。(三)诸书讹失,凡有书可勘者,汇纂者均予正之。至若“向”字作“何”之类,断无两疑,即为更定。其有逸书所载,无从取证,即文义未谐,姑存其旧。至有阙文,则仿《穆天子传》作方圈志之。沈思孝在《唐类函序》中赞云:“配彼单词,莹成双璧,联其两摘,蔚为完宝。或右分而右合,或彼汰而此茹,或增疏其缺佚,或讨政其讹谬。”


古籍名著《唐类函》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唐类函

 《唐类函》是明代综合性类书。明俞安期编辑。俞氏把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钞》、《白氏六帖》等4部类书的内容集中起来,汇为一书。因此,此书实际上是唐代类书的汇编,故称《唐类函》。其版本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俞氏自刻本;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德聚堂刻本。清代以后此书再没有刻过。
 俞安期(生、卒年不详),初名策,字公临,后改今名,字羡长,吴江(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万历年间。一生未仕,但在文学方面颇具才气。同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过往甚密,曾写过长律150韵送给王世贞,得到王的高度赞赏,安期也因此而为世人所知。俞氏除编辑《唐类函》外,还编著有《诗隽类函》、《类苑琼英》和《翏翏集》。
 该书共200卷,约250万字,分为43部,计:卷1—卷5:天部;卷6—卷11:岁时部;卷12—卷20:地部;卷21—卷27:帝王部;卷28—卷29:后妃部;卷30:储宫部;卷31:帝戚部;卷32—卷60:设官部;卷61—卷62:封爵部;卷63—卷80:政术部;卷81—卷95:礼仪部;卷96—卷100:乐部;卷101—卷107:文学部;卷108—卷115:武功部;卷116—卷120:边塞部;卷121—卷146:人部;卷147:释部;卷148:道部;卷149:灵异部;卷150:方术部;卷151:巧艺部;卷152:京邑部;卷153—卷154:州郡部;卷155—卷160:居处部;卷161—卷162:产业部;卷163:火部;卷164—卷165:珍宝部;卷166:布帛部;卷167:仪饰部;卷168—卷172:服饰部;卷173:器物部;卷174:舟部;卷175:车部;卷176—卷179:食物部;卷180:五谷部;卷181:药菜部;卷182—卷184:果部;卷185—卷186:草部;卷187—卷189:木部;卷190—卷193:鸟部;卷194—卷197:兽部;卷198—卷199:鳞介部;卷200:虫豸部。部下又分若干子目,如文学部下有写书、藏书、校书、求书、借书、文字、著述等,全书共1961目。每目之下,以释名居首,其次是故实、事对,最后是诗歌文赋。其引文次序是先录《艺文类聚》,次引《初学记》、《北堂书钞》、《白氏六帖》。内容以《艺文类聚》为主,后三书内容与之重复,则予删去,若比之详细则列于其后加以补充。“岁时部”兼取唐韩鄂《岁华纪丽》以充实,又采摘唐杜佑《通典》有关政典的材料,补充其他著作之不足。
 该书博采唐代类书,所收多为六朝前古籍文献。《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取材不滥,于诸类书中为近古。”对于辑佚和校勘古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释名”、“故实”亦足资考证。但由于此书是将几部书拆散重编,故颇多讹误,使用时应加注意。

唐类函

书名。唐俞安期辑。二百卷。本书据欧阳询之《艺文类聚》与徐坚之《初学记》、虞世南之《北堂书抄》、白居易之《白氏六帖》、杜佑之《通典》、韩鄂之《岁华纪丽》等唐代诸类书相比较,取诸书所辑以补《艺文类聚》之阙遗,并删汰芜重,订正伪误,汇为一函。内分43部。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1)帝王,有帝王总载、帝德、纳谏、帝治、制作等目;(2)设官,有设官沿革、大司寇、主簿、尚书令、行台省、刑部尚书、刑部郎中、御史台总载、御史中丞、大理卿、大理官属、大理正、廷尉平、谏议大夫、司隶校尉、都督、节制使、观察使、刺史、幕府、京兆尹、郡丞、郡尉、县令、亭长等目;(3)政术,有君道、臣术、官班、择官、论政、立政、禁令、典法、簿书、选举、考试、刑法、赦宥、待罪、用法不平、鬻狱、赃贿等目;(4)礼仪,有礼总载、制礼、太学、州郡学等目。

唐类函

工具书。明俞安期编。二百卷。编者身世未详。此书成于明万历年间,系汇辑唐代《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几种类书,并补充有关材料编成。分四十三部,用以检索唐以前资料。有万历间刊本。

唐类函

唐类函

(明)俞安期编。200卷。以《艺文类聚》为主,删重存异,又以《通典》、《岁华纪丽》补阙,合成此书。分天、岁时、地、帝王、文学、武功等43部,每部又分若干子目。每目下先录《类聚》,次列《初学》、《北堂》,时令兼取《岁华》,政典补以《通典》。每书又首列释名,次为故实、事对、诗歌文赋。汇四书之精粹为一帙,甚为便用。有明万历间德聚堂刻本。

☚ 便民图纂   世事通考 ☛

唐类函

二百卷。明俞安期(生卒年不详)撰。俞安期字羡长,初名策,字公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魁颜长身,才气蜂涌,但竟以布衣终。著有《翏翏集》四十卷。《诗隽类函》、《类苑琼英》、《启隽类函》。唐朝所著类书大小约有数十部之多。但保存下来的却较少,只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但四部书内容相互重复,不便查阅。俞安期则以《艺文类聚》为主,将四部书,删重存异,汇为一函。共分四十三部,即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道、灵异、方术、巧艺、京邑、卅、郡、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五谷、药菜、果、草、木、鸟、兽、鳞介、虫豸。每部又分若干子目。如文学部又分有写书、藏书、校书、求书、借书、文字、著述等。全书共一百六十一目。每目之下,先列《艺文类聚》于前,依次是《初学记》、《北堂书钞》、《白氏六帖》。取材不滥。唯时令部兼取韩鄂《岁华纪丽》,政典部取杜佑《通典》补之。其体例为首列“释名”,次为“故实”、“事对”、“诗歌文赋”。引录多为六朝前古籍文献。有明万历四十六年德聚堂刻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