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石迹考略
书名。清林侗撰。林侗,字同人,号来斋,福建侯官人。贡生。康熙中署尤溪教谕。喜爱金石文字,访求汉唐残碑断碣,一字必录,参考史书,校正碑文,著有 《来斋金石考》、《唐昭陵石迹考略》、《李忠定公年谱》 和 《井野识涂》。作者有感于唐太宗智勇双全,少年得志,身经百战而得天下,至死从谏如流,或太平盛世,死后君臣陪葬,典礼盛况空前,亲历泾阳九嵕山,考证陵塜,而作 《唐昭陵石迹考略》,编成5卷。卷一综述昭陵图次、陪葬人数、碑目、文皇哀册。据文中所录,陪葬人数计有蜀王以下7王,清河公主以下31主,国太妃以下8嫔,宰相高唐公马周以下13人,丞郎三品户部尚书唐俭以下53人,功臣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以下64人,诸番君王石像突厥颉利可汗在左卫大将军阿史那咄毖以下14人。卷二、卷三、卷四具体记叙石碑图像,计有文昭公房元龄、景武公李靖、献公薛收、高唐公马周、文献公高士廉、恭公温彦博、阳翟公褚公亮、憲公孔颖达、贞武公李勣、尚书张后允、文昭公崔敦礼、勇公许洛仁、贞公阿史那忠、卢定公窦宽、速孤将军乙行俨、兰陵长公主,总计16石碑,诸番君长14石像。碑记录有死者卒年、寿岁、墓穴在陵区的相对位置、碑文行款字数、碑额题字。石像记录有诸番君长所授大将军名号及其国主的称号和石像在陵区的位置。卷五记叙唐太宗乘过的6匹骏马的石像。昭陵居九嵕山中峰,朝南,筑有前献殿、戟门、朱雀门、下宫、后寝殿、北阙、元武门、东青龙门、西白武门,陪塜列于元武门、东青龙门、西白武门外,石像、石马分列于北阙东西两面。昭陵的地理位置及陪葬之礼系唐太宗生前钦定。作者于每段正文之后附有史书的参考材料和简练的评语。是书使千古碑文得以永存,成为读者了解唐朝开国史和与宫廷文化相关的葬礼的重要史料。此书版本有清咸丰三年 (1853) 南海伍氏刊行的《粤雅堂丛书》本。
五卷。清林侗編。侗隨父宦游秦中,過唐太宗 (李世民) 昭陵,拔草披荆,搜訪石刻,得 〈李勣碑〉 等十六碑,著此書考證,其說詳審。經翁方綱校訂。前載黎士宏、潘耒、陳汝器、周在浚撰序,末有伊秉綬、葉夢龍題跋及弟佶後序。除嘉慶二十一年 (1816) 馮縉校刻本外,尚刊有道光四年(1824) 南海葉氏喜聞過齋仿宋精刻本、《粤雅堂叢書》本、《觀自得齋叢書》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