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慎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慎微约1056~1093

宋代著名药学家。字审元。原为蜀州晋原 (今四川崇庆) 人,后迁居成都。他对发展药物学和收集民间单验方作出了贡献。唐慎微世医出身,刻苦学习,对经方更有所长,专心医业,不愿为官,坚持在群众中行医看病,收集医方和药物知识,为群众看病认真负责,不论贵贱贫富,不避寒暑雨雪,有来请者必往,而且治病多不取报酬,只求酬给名方、秘录。因此群众中得到有名的好方好药,便抄写给他。他与知识分子关系密切,当他们从经史诸书中发现医药记载者,也都笔录送给他。在多年广泛采集的基础上,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2卷,收药1746种,其中600多种是前代本草书未曾记载总结者。其后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书为基础,李时珍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可见唐氏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唐慎微生卒年不详

北宋医药家。字审元,北宋蜀州晋原 (今崇州市) 人,寄籍成都。生于世医之家,继承祖业,善治病,“疗疾如神”。为人治病有请必应,贵贱不拒,寒暑不避,不取一文,但求病家献上名方秘诀。故士人每于诸经史中得一药一方,必录以告。日久集积甚丰。取 《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合为一书,将旧本遗著和百家书中有关药物补入,将《本草》正文与图经合而为一,并于每药之后附古今单方和药物制法,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

宋代著名药学家,字审元,原为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家中世代行医,到慎微时,医术更为高明。凡求治的人,不论贫富,一定出诊。他很注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每于医学著作中得一新方或新见解,就记录下来。元祐年间(1086~1094)蜀帅李端把他招去,遂定居于成都。著作有《经史证类(类证)备急本草》一书,是宋以前本草的总结。其后,不少的本草著作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李时珍也对其有很高的评价。

唐慎微

中医学家。约1056年出生。1082年将《嘉祐本草》与《本草图经》合而为一,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全书32卷,载药1558种,达60余万字。新增药物476种,如灵砂、桑牛等皆为首次载入。1116年再修订称《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093年去世。

唐慎微

040 唐慎微约1056—1093

宋代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世医出身,学习刻苦,精于医术,专长经方,在成都一带行医多年,有丰富的医疗经验。他医术高明,“治病百不失一”,称为名医。他具有高尚的医德,对待病人不分贵贱,治病不避寒暑雨雪,有求必应,不求钱财,而求得名方。经多年努力,广泛搜集民间和历代本草的大量资料,以 《嘉祐本草》、《本草图经》为基础,于1082年著成《证类本草》。全书31卷,内容丰富,广采诸家方书,对药物的主治、制法作了详细论证,载药1558种,单方3000余条,是宋代药物学的重大成就,对我国本草学影响极大。1108年经医官艾晟加以修订,改名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为国家药典刊行。

☚ 钱乙   王惟一 ☛

唐慎微约1056-1093táng shèn wēi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历代诸家本草(33)。人名。宋著名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源(今四川崇庆县)人。徙居成都华阳。世业医,曾师事李端伯,对医药造诣颇深,治病多效。著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

唐慎微

字辑五,号东白,晚号六亿子。清康熙岁贡,授昆山训导,不就。诗宗李白、苏轼。晚年著述颇多,有《集数书》12卷、《南窗散集》90卷、《东白诗集》8卷。

☚ 章炤   汪近圣 ☛

唐慎微tángshènwēi

宋代著名药学家。字审元。原为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 人, 后迁居成都。《古今医统》等书记载, 他精于医术, 曾广泛采集经史百家文献及民间单方、验方, 编写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一书, 收药1746 种, 其中六百余种是以前本草书未记载的, 是宋以前本草的总结。其后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书为基础, 李时珍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唐慎微

唐慎微

唐慎微(十一世纪),宋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元祐间(1086~1093年) 因师事李端伯,迁居成都,故一说为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据曾在儿时接受过唐慎微治疗的翰林学士宇文虚中记载:“唐慎微……貌寝陋,举措语言朴讷而中极明敏。其治病百不失一,语证候不过数言”。可见他是具有丰富医疗经验的高明医生。他的医德也素为人称道,据载“其于人不以贵贱,有所召必往,寒暑雨雪不避也”。著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31卷,目录1卷。为了广泛收集资料,“其为士人疗病,不取一钱,但以名方秘录为请。以此士人尤喜之。每于经史诸书中得一药名、一方论,必录以告”。因此,所著《证类本草》内容极为丰富。此书以《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为基础,兼采诸家方书、经史传记、佛书道藏,凡能说明药物功能者,具列于书中。其时尚书左丞蒲传正见此书,想保奏他为官,他拒而不受。其二子及女婿张宗说(字岩老),皆得唐慎微传授,成为成都名医。《证类本草》后于大观二年(1108年)经艾晟等重定刊行,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政和六年(1116年)医官曹孝忠奉命校正,更名《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南宋医官王继先再次奉命校定增补,是为《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参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该书金元以来多次重刻,对我国本草学影响很大。

☚ 钱乙   朱肱 ☛

唐慎微

宋著名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 (今四川崇庆) 人,移居成都。精于医术,广泛采集经史百家文献及民间单方、验方, 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收药1746种,其中有六百余种为前代本草书所未载,是宋以前本草的总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