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唐朝初年政治家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军事政变,做了皇帝,因爱魏征有才且很坦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成为唐太宗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他常常对当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唐太宗的过失提出意见,即使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也还神色不变,据理力争。他当年告诫唐太宗的那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直流传到今天。公元643年病死,唐太宗失声痛哭,说:用铜作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从此魏征即有“唐太宗的一面镜子”的美誉。 ☚ 圣母 真谏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