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狩田礼
唐代皇帝冬季狩猎练兵时举行仪式。《新唐书·礼乐志六》: “皇帝狩田之礼,亦以仲冬。前期,兵部集众庶修田法,虞部表所田之野,建旗于其后。前1日,诸将帅士集于旗下。质明,弊旗,后至者罚。兵部申田令,遂围田。其两翼之将皆建旗。及夜,布围,阙其南面。驾至田所,皇帝鼓行入围,鼓吹令以鼓60陈于皇帝东南,西向; 60陈于西南,东向。皆乘马,各备箫角。诸将皆鼓行围。乃设驱逆之骑。皇帝乘马南向,有司敛大绥以从。诸公、王以下皆乘马,带弓矢,陈于前后。所司之属又敛小绶以从。乃驱兽出前。初,一驱过,有司整饬弓矢以前。再驱过,有司奉进弓矢。三驱过,皇帝乃从禽左而射之。每驱必3兽以上。皇帝发,抗大绥,然后公、王发,抗小绥。驱逆之骑止,然后百姓猎。凡射兽,自左而射之,达于右腢为上射, 达右耳本为次射, 左髀达于右䯚为下射。 群兽相从不尽杀,已被射者不重射。不射其面,不翦其毛。凡出表者不遂之。田将止,虞部建旗于田内,乃雷击驾鼓及诸将之鼓,士从躁呼。诸得禽献旗下,致其左耳。大兽公之,小兽私之。其上者供宗庙,次者供宾客,下才充庖厨。乃命有司馌兽于四郊,以兽告至于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