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乾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乾陵中国古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往北约6 km的梁山上。南面两峰为陵的大门,墓室位于北峰下,北峰南坡为墓道入口。神道从南二峰对第1土阙至墓道入口约4 km。列有华表1对,飞马、来雀1对、石马5对、石人10对、石碑2座。第2道门阙内设石像61尊。内城四面均设门,各门外设石狮1对。其中北面城门外设石马3对。乾陵方圆40 km内有陪葬墓17座,规划较为完整。墓外设神道、石刻、围墙。陪葬墓的内部结构大致相同。地下墓室均在70 m以上。墓道、过洞均为土砌,甬道为砖券结构,墓室为砖砌穹隆顶,石棺椁位均位于墓后室。 唐乾陵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据《新唐书·高宗本纪》记载,李治于光宅元年 (684年) 葬于乾陵,神龙二年 (706年)重启乾陵墓道,将武则天合葬于墓中。乾陵玄宫位于梁山主峰南坡,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墓道正南北向,斜及墓门,长六十三点一米,全部用石条迭砌,石条之间以铁栓嵌住,再将铁水注于石条和铁栓之间,上部夯土覆盖,真可谓固若金汤。陵园设内外两城。内城为帝陵的围墙,南、北、东、西四面夯土。城垣长度分别为一千四百五十米、一千四百五十米、一千五百八十二米、一千五百三十八米。四面各开一门,每门均为三出阙,即一个母阙、两个子阙。四门各有一对石狮,北门立六马。朱雀门内与陵室正对有供祭祀活动的献殿遗址。门外有神道直达三公里以远,并设有外城的两道门。在南面第二、三道门之间的神道旁,集中排列大型石雕群。从南至北,计有华表、翼兽鸵鸟各一对,石马及牵马人五对,石人十对,还有无字碑、述圣记碑和六十一尊“蕃酋”像。这些石雕气魄雄伟,雕刻精湛,为古代雕刻艺术之瑰宝。乾陵的东南有陪葬墓群,共十七座。已发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李谨行墓、薛元超墓等五座,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和绚丽多彩的壁画,特别是永泰公主墓中的“侍女图”、懿德太子墓中的“建筑图”、章怀太子墓中的“出行图”、“马球图”,均为唐墓壁画之精品。 ☚ 唐代帝陵 章怀太子墓 ☛ 唐乾陵 唐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5km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以山为陵,占地约一万三千多公顷,陵前建献殿,墓园建方城,南面正中设门,门外建阙,南门内建有献殿(现已不存)。南门外神道长3.5公里,二侧分立石望柱一对,飞马、朱雀、石马、石人等18对,阙门内东西二侧整齐排列53尊少数民族酋长像,乾陵以石象生之多,神道之长,陵冢之大,用地范围之广而列前朝各陵之首,共同构成乾陵雄伟壮观的气势。陵墓石刻在数量和题材上为以往帝王陵墓所罕见,雕刻用浅雕、半浮雕和浮雕的传统手法,吸收欧亚外来风格创作而成。 唐乾陵 ☚ 秦陵 宋陵 ☛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梁山山腰。李治葬于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葬于神龙二年(706年)。陵园分内城、外城,陵前自南至北排列华表、翼兽、驼鸟各1对、石马及牵马人5对、石人10对,无字碑和述圣记碑各1通、“蕃首”像61尊。东南有陪葬墓17座,其中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已发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