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哭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哭嫁见“撒赫稀牙格拉”。 哭嫁 哭嫁哭嫁是湖南省部分地区,尤其是郴州、永州、衡阳等地区婚嫁习俗中的重要一项婚俗。哭嫁,不仅是出嫁姑娘个人哭,而且母女同哭,伴嫁姑娘同哭、对哭。你哭一声,我哭一句,满面泪流哭成一团。哭的内容繁杂且多,如哭父母、哭舅爷舅娘、哭姐妹、哭拜别祖宗、哭八字不好命苦家穷、哭没有上学读书不认识字等等,也有把出嫁前夕的礼仪、开脸、梳头、簪花、祭祖等各项仪典,作为哭嫁内容的。出嫁晚上,哭嫁达到高潮。出嫁姑娘与伴嫁姑娘一道,按出嫁礼仪,一项一项哭,几乎哭个通宵。哭嫁,是表达倾吐心肠的方式,也与传说哭了才会家道兴盛,哭了娘家郎家才红火的信念有关。哭嫁的语句寓意情深,如母亲边哭边劝道女儿的:“娘劝女,出门去,孝顺爷娘天地知,夫妻和顺百年好,叔伯兄弟要和气”。女儿边哭边敬劝母亲的:“女劝娘,多保重,福大命大天地知,父母和顺百年好,子孙万代家兴旺。”女儿边哭边索嫁衣的:“好马无鞍无人骑,好人无衣有人欺,阿爷阿妈请开恩,给我多添几套衣。”哭嫁的哭法与往常的哭法不同,即非号哭,又非低泣,而是一种演奏式的哭唱,从慢到快地重复着“嗯——嗯啊——嗯啊——啊啊啊”。会哭,人誉是有教养的表现,是以往在伴嫁中训练的结果。1949年后,哭嫁的婚俗逐渐消失。 ☚ 结婚 闹洞房 ☛ 哭嫁 哭嫁土家族婚姻习俗。主要流行于湘西。土家姑娘出嫁前一月或半月,甚至两、三个月前就开始哭嫁。开始哭之日称 “开哭”,先是半月哭,隔夜哭,而后夜夜哭。何时开哭没有定规,从何人哭起也无一定。一般是从“母女哭”、“姊妹哭”或“姑嫂哭” 开始。以后来人贺喜或安慰,均须哭唱。哭嫁时村寨里的姑娘们常来伴哭,其内容相当广泛,有敬爱父母的,有倾诉离别之情的,有告别姐妹的,有留恋乡土的,有骂媒人和诉说自己痛楚的……出嫁的先夜,要挨家挨户哭所有亲人和全寨的人,被哭的人陪着哭。哭嫁是土家族人衡量女子才智德能的重要标准,不会哭嫁将受到人们的轻视和责难,故一般女子在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学哭嫁,免得出嫁时不会而受人指责。此俗今已淡化,一般只是稍哭一阵以应俗。 ☚ 换花鞋 哭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