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发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发表 18世纪中期的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农产品大量增加,造船、冶铁、纺织和印刷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如费城、纽约、波士顿等。这些城市中出现了由私人传授实用技艺的补习学校,因学习者不能脱产,仅能利用清晨或夜晚到校学艺,故又称业余学校。这些修业期短而收费低廉的私立技术学校可培训机械、售货、文牍、测量、翻译等人员,切合城市发展之需。而当时仿效英国模式建立起来的拉丁文法学校却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同时,随著欧洲各国移民的大量增加,客观上要求加强英语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富兰克林担负起改革北美殖民地中等教育的重任。1749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小册子《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竭力兼顾新旧,主张设立文实并重的新型中学,导致了费城文实学校的建立。 《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集中反映了作者改革中等教育的设想。他力言青年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在所有的时代里,青年一代的良好教育一直受到有智慧的人们的重视,把它作为家庭幸福和国家繁荣的最真实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国家政府都把教育当做主要关注目标,规定并拿出适当的国家收入资助教育。当初的移民忙于安顿生活而无暇过问教育。现在最初的定居已告一段落,人们应把注意力转向青年一代的教育问题。他建议,首先应申请特许证,然后组织董事会来负责新学校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富兰克林细述了学校所应具备的各种设施,如科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并强调了校长和教师所应具备的品质。 这本小册子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一个文实兼顾的课程计划。主张课程的设计应同时考虑为学生的升学和将要从事的职业作准备。文实学校要兼授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和有人文价值的学科。但是,学海无涯,人生有限,因此必须教给他们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以此为指导,他拟定了一个真正丰富而又开拓视野的课程计划,共有20余种科目,如图画、算术、几何、天文、地理、英语、演说、逻辑、历史、年代学、拉丁语、希腊语、现代外国语、农艺、园艺和机械等。 《建议》并不想提出什么新观念,而只是在如何实施这些观念的要求上有所创新。富兰克林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这些观念虽不是新的,但是合情合理的,作为一种观念是可以广为接受的,因而应该付诸实施。显然,这些观念反映了富兰克林自己的经历及其功利主义和商业上的兴趣。他的建议也受到了经验主义和来自启蒙运动的新科学知识的强烈影响。在序言和正文的脚注里,富兰克林提到了许多欧洲作家,特别是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和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观点。重要的是除了宗教史之外,他完全删掉了宗教教育。 在《建议》发表前两年,即1747年,德国在柏林建立了第一所实科学校(Realschule),但富兰克林不知此事。他也没有参考英格兰清教徒的文实学校,也许是因为他的计划与他们的实践过分悬殊。富兰克林的建议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于18世纪中期的古典主义教育而言,富兰克林的建议就是以实用之学与之抗衡,使受人菲薄的实用知识和受人推崇的古典知识并举,实际上就是对旧的青年教育的挑战,为起于民间的尚实学校争得合法地位。这是大胆的开拓创新,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实学校运动。富兰克林因此而被誉为“文实学校运动之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