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哥特式美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Geteshi meishu指从12世纪后半叶到15世纪或16世纪初盛行西欧全域的美术。哥特式美术是罗马式美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在许多方面又与罗马式美术有着质的差异。“哥特”一词原指日尔曼民族一部分的哥特族,但事实上,这名称与哥特人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人,在所谓“野蛮的”意义上,含混地用来指中世纪美术特别是建筑而说的。在中世纪的文献中,把这种风格称作“法国式”,因为它是在12世纪后半叶,以圣丹尼斯教堂(巴黎附近)为代表所形成的新美术。在这教堂中首次使用了肋穹和尖拱结构。这种新建筑体系,经历了随后一个多世纪 (从1244—48年的圣夏佩尔教堂到15世纪的克吕尼教堂)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它把教堂高而狭长的内部空间变得极富神秘色彩,宛似一座迷宫。如果说在罗马式美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各地的大修道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修道士都直接从事美术活动,那么哥特式美术则相反,其赞助者多是城市中的宫廷贵族,美术家也以世俗的专门家为主流,因此加快了技术的进步。由法国人掀起的大教堂建设热,很快影响至欧洲其他地区,高高耸立的哥特式教堂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法国的亚眠、鲁昂、兰斯、夏特尔教堂,还有德国的科隆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教堂和西班牙的布尔戈斯教堂等(见彩色图版)。 ☚ 罗马式美术 文艺复兴 ☛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此种风格于12世纪中叶首先表现在建筑上,发源地是法国,后波及全欧洲,以建筑为主,还包括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13世纪是重要的发展期,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哥特式美术在15世纪走向衰落。其建筑是在罗马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一反罗马式的厚重、敦实,以灵巧高耸的形体创造了一种远离尘世的宗教境界。哥特式教堂大量运用轻快的尖拱券、挺拔的小尖塔、惕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和簇柱、五色斑斓的玻璃镶嵌窗,使人们恍如置身在天堂。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德国的科隆教堂。 ☚ 罗曼式美术 巴洛克美术 ☛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此种风格于12世纪中叶首先表现在建筑上,发源地是法国,后波及全欧洲,以建筑为主,还包括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13世纪是重要的发展期,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哥特式美术在15世纪走向衰落。其建筑是在罗马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一反罗马式的厚重、敦实,以灵巧高耸的形体创造了一种远离尘世的宗教境界。哥特式教堂大量运用轻快的尖拱券、挺拔的小尖塔、剔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和簇柱、五色斑斓的玻璃镶嵌窗,使人们恍如置身在天堂。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德国的科隆教堂。 ☚ 罗曼式美术 巴洛克美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