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法全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法全书》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主要法规汇编。“六法”一词,源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陆续颁布的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刑法五部法典,简称“五法典”。后来又颁布了宪法。日本明治维新后,把法国的宪法及五部法典译成日文,这样即成为六法,此后,“六法”之称在日本便广为流行,类似这样的法规汇编也定名为《六法全书》。 国民党政府建立后,仿照日本《六法全书》的体例,将一些主要法典编辑在一起,也叫《六法全书》,或《六法大全》、《六法汇编》。而《六法全书》的编辑体例并不一致。例如1933年出版的郭卫、周定枚编的《中华民国 最近台湾出版的陶百川编《最新六法全书》,其体例是按各部门法典及与之有关的单行法规归为一类,并把商事法规大部分归入民法类,其余则归为行政法规类。即(1)宪法及关系法规,(2)民法及关系法规,(3)民事诉讼法及关系法规,(4)刑法及关系法规,(5)刑事诉讼法及关系法规,(6)行政法规(包括内政、军政、地政、财政、教育、经济、人事、律师、会计师、行政救济)。他虽然也沿用了《六法全书》一词,但这个体例是比较新颖的。 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大都仿照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体系制定的,但就其内容而言,除搬用资产阶级的一些法律原则外,也继承了清末和北洋政府具有封建性的法律传统。国民党政府刚建立时,曾经宣布:“一应法律,在未制定颁布以前,凡从前施行之各种实体法、诉讼法及其他一切法令,除与中国国民党党纲或主义,或与国民政府法令抵触各条外,一律暂准援用。”即使到后来,北洋政府的一些判例、解释例在司法实践中仍然一直沿用。而且还吸收了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的某些法律原则。由此可见,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是封建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法西斯法律的混合体。它之所以具有这个特点,反映了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是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尽管它假托“三民主义”为宗旨,标榜“法律维护公正”,人们“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然而在本质上,它只不过是保护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镇压与束缚广大人民群众的武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